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内蒙古煤炭业发展方向探析

2013-10-23 09:52来源:中国能源报 李廷关键词:煤炭行业煤化工煤炭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2年告别“黄金十年”之后,全国煤炭行业逐步陷入困境,内蒙古也未能幸免。随着煤价大幅回落,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出区铁路运力不足,偏高的公路物流成本还是让蒙煤很受伤。今年1—8月份,内蒙古完成原煤产量62101万吨,同比减少5965万吨,下降8.8%。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在哪?

近年来,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借助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内蒙古煤炭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困扰也从未远离。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是非常丰富,但各煤种储量并不均衡。褐煤和低变质烟煤占据了其煤炭储量的绝大部分,无烟煤和中变质烟煤储量相对较少。褐煤和低变质烟煤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燃料动力煤使用,用于发电、供热和民用等等,其中,尤以发电需求潜力最大;二是作为原料煤使用,作为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的原料。

从内蒙古煤炭资源种类及其用途来看,内蒙古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外乎三个:直接往区外输煤;变部分输煤为输电;发展现代煤化工,开展煤炭深加工。但多年来三个方向的发展似乎均不是特别顺利。首先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外运煤炭大量堵在路上。因为产量增长实在是来的太快,铁路运力远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越来越多的外运煤炭只能靠汽车运输。前两年京藏高速频繁出现的大堵车可谓生动诠释了蒙煤外运瓶颈。其次因电网建设滞后,电被窝在家里。2008—2011年,内蒙古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曾连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火电设备利用率低的背后是电网建设滞后,电力外送受到明显制约,大量火电设备只好闲置。最后,受政策、技术、市场、环境等多方面限制,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也是坎坷丛生。

2011年,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战略高度将内蒙古定位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意见》不仅要求内蒙古要稳步推进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也要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和电力输送通道建设,还要充分发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认真领会《意见》精神,不难理解,中央政府对内蒙古煤炭行业的定位也是三个方向:一是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外运部分煤炭满足国内其他缺煤省区经济社会正常发展;二是变输煤为输电,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的同时满足京津冀等国内其他地区电力需求的增加;三是提高煤炭深加工和电力就地使用水平,发展新型煤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

毫无疑问,内蒙古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是输煤、输电和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利用。但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要处理好输煤和输电的关系。经过努力,2011年和2012年,内蒙古火电设备利用率明显提升,“窝电”现象已大大改善。另外,蒙冀铁路和蒙华铁路等大容量煤炭外运通道均已开工建设,这些煤运通道建成后,内蒙古煤炭铁路外运能力将大大提升。目前看来,窝电和堵煤的现象均已经得到改善或即将得到改善,问题似乎即将得到解决。实际上,输煤还是输电的困扰可能会继续存在。由于社会各界对空气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东部地区纷纷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比重。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也就是说,未来内蒙古煤炭外运需求增长或会持续放缓。虽然中东部地区煤炭需求会减弱,但随着经济社会继续发展,这一区域的电力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输入电力势必将继续增加。因此,对于内蒙古来说,可能要继续推动电网建设,继续处理好输煤与输电的关系,做好输煤与输电进退自如。

二要处理好“煤—电—运”和“煤—电—用”的关系。前者是要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将煤炭和电力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后者则是要大力发展煤炭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之前多数资源富集区所走过的单一资源开发的老路。未来内蒙古能源、化工、有色加工基地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既要输出煤、电资源,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又要提升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提高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计划》明确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直供电逐步推开,内蒙古的电价优势将得以体现,这势必会吸引部分高耗能企业落户内蒙古,从而加大煤炭、电力就地利用水平。另外,《计划》也提出要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多数位于内蒙古,而《计划》的出台无疑会进一步推动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内蒙古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承担着外输煤炭和电力的重要任务。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未来内蒙古煤炭、电力就地利用势必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处理好“煤-电-运”和“煤-电-用”的关系,既保证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又实现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内蒙古来说,至关重要。

三要处理好煤炭资源深加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增长,未来我国煤炭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如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在2017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那么部分高耗能产业势必会向西部能源中心转移,届时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区煤炭消费量很可能会超出预期。无论是燃煤发电、还是发展煤化工产业、抑或是推进煤电有色一体化,更多的煤炭消耗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考虑到内蒙古许多地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推进煤炭资源深加工的同时,务必切实做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废水处理等各项环保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煤炭资源深加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内蒙古煤炭行业陷入困境。但随着运煤铁路陆续建成投运,随着承接中东部部分高耗能产业转移,再加上现代煤化工产业深入发展,凭借其资源优势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内蒙古煤炭工业终将走出困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