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解读核电标杆电价:中国核电步入成本控制时代

2014-01-06 09:48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标杆电价上网电价核电投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经历了21年“一站一价”的“保育期”后,2013年核电标杆电价出台,意味着中国核电企业正式步入成本控制时代。

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核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规定2013年1月1日后投产的核电机组,上网电价将由“个别定价”改为“标杆电价”政策,全国统一为0.43元/千瓦时。

政策一出,已经“日益回暖”的国内核能界一片沸腾,各方纷纷进行解读,以探究应对核能未来发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8月、10月两次召开核电工程经济策略研讨会,广邀核电业内专家,共同探讨未来核电建设投资大计。

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网标杆电价出台之后,核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终获落实,这让一直以来更多强调 “核”属性的核电,开始落脚于“电”上。其中透露出的信号是,未来我国核电作为“一种电力产品”,量产化、标准化已不再是 “遥远蓝图”。核电专家郝东秦对此解读为:“核电标杆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核电电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促使核电更加有利于产业化发展,更加能融入中国电力市场。” “标杆电价的实施,也是中国对核电产业未来发展信心和决心的体现。”核电专家温鸿钧指出。显然,这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转变职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

走向市场化的里程碑

理性地看,核电标杆电价是“核电电价改革的一个开始,一个步骤,一次积极的尝试”,而作为拥有31台在建核电机组的未来“核电大国”,这也将是我国核电发展走向市场化的重要里程碑。

自1991年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开始,我国开启了开发利用核电能源时代。因其 “核”的特殊属性,以及核电站 “科技含量高、投入大、技术路线不同”,核电的上网电价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一站一价”。但此种方式也被解读为“计划经济产物”,“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而变化,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环境”。

2012年我国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至2020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越来越多核电机组将要上马以及中国电力改革发展的要求,促成核电标杆电价孕育而生。“这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进步”, 显然,也将为电力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源于核电优质的“性价比”。核电标杆电价的出台意味着核电站造价“天花板”的确定,这让有着清洁、环保 “天然优势”的核电,相比其它能源,更凸显了经济优势。据了解,全国现行风力标杆电价按资源状况划分为4类,每千瓦时分别为0.51、0.54、0.58、0.61元,比核电高19%~42%。与脱硫脱硝燃煤发电相比,每千瓦时大部分地区燃煤机组电价均高于0.43元,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核电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可以说,“标杆上网电价的制定与调整,有利于发挥电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使其逐步向合理优化的方向发展。”温鸿钧表示。也因此,在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标杆电价落地为核电突破“发展阴霾”,占据更大电力市场份额,增添了“可期未来”的砝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标杆电价查看更多>上网电价查看更多>核电投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