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市场正文

环保企业家谈:第三方治理靠什么推进?

2014-03-04 11:02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陈湘静关键词:烟气脱硫国电清新张开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化工行业率先有突破?

企业缺乏环保专业人员和管理,经常出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

从“谁污染、谁治理”到“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转变,是市场需求的结果。

文一波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工业废水治理设施,是业主单位请专业机构设计,然后自己投资建设运营,但后来绝大部分不达标,因为各部分脱节,没有人对最终效果负责。后来的EPC模式俗称“交钥匙”,不达标钥匙就交不出去。这种模式对工程质量有了一定保障,但是不能保证日常运行不出问题。

而随着环境监管的日益严格,不少工业企业感觉“有压力了”。特别是重化工企业,污染强度很大,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的难度也确实很大,他们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经常出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尽管罚款并不高,但他们还是担心长期下去影响自己的主业。所以开始将设施交给第三方。一些重化工企业一开始是试点一个废水项目委托运营,现在逐步考虑将全部治理设施打包委托运营。”文一波说。

近年来,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领域得到试行,取得显著成效。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也尝试着采用此种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如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水务处理企业工业废水、上海化工园区委托中法水务处理园区工业废水,都取得良好效果。

威立雅水务中国区副总裁黄晓军表示,越有难度的工业治理项目,越是专业环保公司“喜闻乐见”的,也是将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很多是有专业门槛的,化工行业是其中的难点、重点。”

文一波说,化工行业污染物来源复杂,不确定性大,生产企业的环境风险大,而他们本身对污染治理并不专长,对专业治理有需求。他透露,煤化工行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我了解很多新建项目的污水治理项目基本都交给了第三方,都是上亿元的治理项目。”

推进为啥困难?

“体制内”特许经营会造成市场异化,一定要放开,要引入市场竞争

国电清新是火电行业脱硫特许经营试点中少有的民营企业。张开元说,试点成效很显著,但推行起来并不顺利。

据他介绍,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两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火电烟气脱硫特许运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在火电行业实施烟气治理脱硫特许经营的试点,这是非常典型的第三方治理机制;2008年,第一批近10个企业参与,国电清新是其中之一。“直至目前,我们做了8、9个相关项目。”

对于专业治理的成效,张开元非常自信,中电联等有关机构做过总结,效益很显著。“相关数据都有,欢迎去了解。”他认为,从试点情况看,这是给生产企业减负担、省心,有效治污但不多花钱的好事。

但据记者了解,这些试点真的就只是试点,至今再无扩大实施范围。为何企业没有意愿和动力甩掉负担专心主业?

对此,张开元直言不讳:治理设施在企业自己手里,通过某种方式可能能省钱。“坦率地讲,以现在的监管机制和模式,怎么监管也应对不了全国数以万计的污染源。当现有的监管方式不能覆盖所有企业时,排一点漏一点的空间就大了,而企业恐怕就缺乏踏实治污足够的动力了。”

而在脱硫行业,另一种阻碍则来自于一种表面的市场化。张开元开玩笑说他这次发言,是冒着可能将来在电力脱硫行业“出局”的风险而斗胆做出的。

“当前,一半左右的装机总量集中在五大电力集团。当他们认为特许经营是潮流的时候,就自己成立公司。从表面上看也招标了,十几个项目的脱硫设施特许给一个公司经营。但和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的本质实际上背道而驰。”张开元说。

他解释说,这种操作遏制了充分的市场竞争,社会化的企业几乎不能进入。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集团自己成立公司,然后将旗下的企业项目交给它。本质上只是内部分工而已,而将第三方应有的多方监管在内部就给屏蔽掉了。”

张开元说,为了应对现有的招标规定,不同电力集团间还可以互相配合招标,实际上就扼杀了竞争的可能。“从长远看,这种内部操作将遏制行业的技术进步。”

“这种‘体制内’的特许经营会造成市场化的异化,一定要放开、要引入市场竞争,不要把市场化的力量化解掉了。”张开元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阅读下一篇
烟气脱硫查看更多>国电清新查看更多>张开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