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阶梯、峰谷定价组合拳 为何产生了扭曲的政策效果

2014-03-05 13:2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峰谷定价居民用电阶梯定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假设阶梯与峰谷定价组合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一过程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单单是避免社会压力的考虑就使得政府部门捉襟见肘,加之政府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对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可能的局面是,补贴和成本效率仍将长期并存,而这最终将损害用户、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政府不坚守管制定价的过程中丧失时机。

因此,改革居民电力定价机制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调整定价方式本身对于改进居民用电领域的配置效率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改革居民电力定价机制的市场逻辑

国内关于居民定价机制改革仍存在激烈争论,焦点在于继续相信政府可以通过管制定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国内的理论界和政策界似乎仍未真正转移到后一种思路上来。纠缠于调整居民电力定价方式难以对中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做出实质贡献,认为定价机制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核心的观点,本质上是反市场化的伪命题,因为没有竞争性结构和交易模式的支撑,任何对电力定价规则的调整都只可能是政府主导下的游戏。

居民定价机制的完善必须以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质推进为前提。中国仍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电力市场,在这种条件下,政府的管制定价改革仅仅是对现实利益格局的微调,根本上缺乏正确激励,同时还会受到利益调整压力的牵绊。对政府而言,正确的选择是退出直接干预资源配置的领域,重点推动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和市场机制设计,培育价格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近期的改革重点是切实推进售电侧市场的放开,其中也包括政府职能的再定位。

有观点担心市场化后居民用电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影响。对此有两种理由可以消除这一顾虑。首先,目前的居民用户享受着实质补贴,价格向长期边际成本的回归完全在消费者的承受范围之内。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居民用户对“市场”的宽容度远远高于对“政府”的宽容度。比如英国在2001年之前的电价增长非常平缓,1990-2001年的居民电价几乎没有上涨(工业电价甚至下降),但仍被诟病电力市场不完善;在进入竞争程度更高的NETA及后来的BETTA模式后,居民电价反而从2003年开始快速上升,2013年相比 2003年已经翻番且目前仍呈上涨态势,但消费者对电力市场的信心却并未因此动摇而依赖政府管制。真正的改革决非一帆风顺,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更要坚定改革的决心。

总之,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于2015年之前在全国推广峰谷定价的决策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峰谷定价不宜全国推广。从阶梯定价与分时电价的配合角度而言,季节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加入要优于峰谷电价,当然根本上是要尽快启动实质的市场化改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峰谷定价查看更多>居民用电查看更多>阶梯定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