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阶梯、峰谷定价组合拳 为何产生了扭曲的政策效果

2014-03-05 13:2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峰谷定价居民用电阶梯定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2年居民用电的递增阶梯定价(简称阶梯定价)在全国推广,2013年底发改委又提出在2015年底之前在全国推广峰谷定价,如果实施,未来全国的居民电力用户都将面临阶梯加峰谷的非线性定价组合。这一政策是否真得如预期那样能够引导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既实现保基本的理念,又促进社会公平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对国内典型城市实施阶梯与峰谷定价组合的政策评估,该政策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一、阶梯与峰谷的定价组合产生了扭曲的政策效果

(一)补贴和效率成本并存无法引导用户节约用电、合理用电

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在阶梯与峰谷定价组合下,代表性用户在峰段消费时实质到约0.54-0.65元/KWh的补贴(平均价格低于长期边际成本),在谷段消费时产生了约0.08-0.1元/KWh的效率成本(平均价格高于长期边际成本)。这表明,实际价格水平已经严重偏离有效定价水平,居民电力消费被严重扭曲。

峰谷定价的作用简单来说是移峰填谷。实践中,这种定价方式往往针对富有价格弹性的产品更加有效,比如电话通讯需求,而电力需求却缺乏长期价格弹性,短期价格弹性更低。当然若峰、谷段的时间跨度足够长(比如跨季,即实施季节定价或丰枯定价),消费者可能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电器存量和改变用电模式,但要让用户按日改变用电模式,则需要峰、谷电价差必须很大,这样才能充分克服而不是偶尔抵销低价格弹性的影响。遗憾的是,现行定价政策下的峰谷段价差非常小,表现为:谷段价格因实施高于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价而偏高;峰段价格因存在高额补贴而低于长期边际成本,因而峰、谷价差甚至大大低于峰、谷段的边际成本差,难以指望峰谷结构能够引导消费者“移峰填谷”。

阶梯定价主要是用来抑制过度用电,其发挥效果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基础电量不应过大;二是各档价差不能过小。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的基础电量基本上都覆盖用户绝大部分的月度用电量,且第一档价格较低,加之各档间的电价差距,尤其是前两档电量差距很小,“阶梯”比较平缓,这构成了峰段补贴较高的基本原因。一般而言,峰段的电力系统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时间越接近高峰时段,边际成本上升越快。在第一档价格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阶梯越平缓,系统边际成本曲线与阶梯定价曲线之间的差异就越大,即补贴越多。尽管阶梯定价的引入相对于单一线性定价确实有利于减少峰段补贴,但目前来看,阶梯定价并未根本改观峰段存在补贴的局面。

总之,现行定价组合既扭曲了峰谷定价的效果,也使阶梯定价失去了应有价值,很难促使用户将电力消费从峰段转移至谷段,更可能产生“增峰填谷”,结果是用电总量未得到控制,用电结构也未得到合理调整,离“节约”和“合理”的目标相去甚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峰谷定价查看更多>居民用电查看更多>阶梯定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