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国家电网的11年央企路

2014-04-23 13:32来源:红旗文稿关键词: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总体来说,优秀央企多在这几类群体中脱颖而出:第一,部委整体或主体转换形成的央企,特点是本身是专业大系统,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很高,直面支撑高速发展的大型经济体关键基础系统运转的压力,上进动力极强。国家电网就是这个群体的优秀典型。第二,高度竞争性行业的央企,90年代的改革中,煤炭、建材、钢铁、有色领域采取了“把大中型国企直接下放到省”的策略,这些领域的央企通常在行业里本来就不是最强大的,这类央企要壮大,就必须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并进行整合来实现。中国建材就是这类央企中的优秀代表。第三,地区性企业“撮合”而成的央企,以建筑工程类央企和个别制造业类、发电类央企为典型。这类央企的成功,和总部实现对各地方公司的有效控制并能进行有序战略布局密切相关。优秀案例有中国建筑、中国南车等。第四,科研类央企。经营有方的科研类央企往往转型做生产,成为装备制造企业。中煤科工集团旗下的主体上市公司天地科技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确实有央企在过去五年中出现了重大亏损。但“央企巨亏”的来源非常集中,主要可归于“三中”: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国中冶。这三家企业自金融危机以来,都遭遇过几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年亏损,有的企业还不止亏损一年。这三家企业的亏损很有代表性,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第一,主营业务亏损,这多半和原有负担有关。包括人员负担和落后技术的成本负担,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有这个特点。第二,2003—2007年跟着国际形势走得太顺,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的主脉络,2007年之后遭遇国际价格大震荡从而受挫。中国远洋,中国铝业都有这方面因素。第三,“走出去”时在海外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这集中表现在中国铝业和中国中冶身上。三个主要原因无一与所有制性质有关,其中两个重要原因都是世界经济体系变化过程中的派生物。

下文将着重论述国家电网和中国建材这两个案例,说明看似路径不同的央企,是如何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战略,克服各自困难并走到全球企业的道路上来的。

二、国家电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2002年,中国电力系统实行分拆式电力改革,原电力工业部改组而来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发电端和电网两大部分及电力建设公司为核心的辅业公司。其中发电端由五大电力央企组成,而电网先试验性的把最南边的五个省分离出来组成南方电网,其他资产则根据南方电网的运营情况和自身的发展再定,这就形成了国家电网。

此时的电力系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营业绩方面,电网并不是“精华”所在。2002年全行业利润七成在发电,三成在电网(含终端供电),原国家电力公司的科技精华,被划入到五大发电公司中的国电集团。留给国家电网的,只是一大堆老旧设备和一些零散的事业单位。事实上,到21世纪初为止,我国的电网输电技术已经20年没有进行技术升级了。当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大。此时如依靠500千伏作为骨干网架,那么在大型电源输出地和电能输入地,将出现需要十几条输电线路的情况,这样的“超密蛛网”在城市规划上无法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夏天,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组启动。并在2005年初的国家电网工作会议上,提出“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战略构想。2005—2006年,又提出“一特三大”——特高压输电与大火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配合的构想(2009年修改为“一特四大”,增加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从而实现水火调剂、西电东送(含疆电蒙电东送和藏电外送)、川电外送、外电内送等多个战略目标。具体来说,特高压输电的全国布局是:在华北、华中和华东构建“三华”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同时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回路把西北、西南和东北的电力输送入“三华”电网,形成“三华”内有多条纵横,“三华”外放射状连接西部和东北的全国联网的特高压骨干网络。这样,宁夏、新疆的火电,四川的水电,乃至未来俄罗斯远东的水电火电就可以输送到中国的核心地区。

要建设这样的工程,必须同时完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程的全面上马,还要腾出其他精力来完成特高压骨干网之外的区域网络升级和其他技术的消化,这样的多线齐头并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强大的组织机构来完成。国家电网重点突出“五大机构”来配合特高压工程的科研与经济工作,分别是:电科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经研院(原北京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后改组为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再从中分离出国网能源研究院)、电建所(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电自院(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南京>)、武高所(武汉高压研究所),这五家机构分别从事总体科研与技术吸收及特高压直流研究、市场与价格交易系统及战略软科学研究、建设工程问题研究、电网自动化技术研究、特高压交流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特高压工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