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国家电网的11年央企路

2014-04-23 13:32来源:红旗文稿关键词: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此,中国建材股份兑现了业绩,得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青睐,可以增发股票,从而获得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并撬动了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支持,继续进行收购。这种做法后来被归纳成“央企市营”。十年间,中国建材集团围绕主业,跨所有制、跨区域、跨行业重组上千家企业,使主要板块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规模优势。集团收入从20亿元上升到2500亿元,利润从1亿多元升到120亿元,实现了100倍的增长。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建材股份下属水泥产能超过4亿吨,稳居全球第一。这对于本世纪初由数千家企业构成,行业内普遍寄希望于外国力量来整合行业的中国水泥产业来说,实在是一个奇迹。

中国建材的整合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它构建了一个既能从外部整合引入,又能在内部快速培养提拔的人才体系。外引人才主要是整合并购对象的原企业领导人。中国建材的整合对象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整合过程中,通过股权机制的设计,民营企业家保有30%股权,转换为集团的职业经理人,优秀者可出任整合后区域集团副总乃至总经理。这样,一家企业的独到管理经验能够迅速普及到整合后的整个区域。而对内部人才快速提拔,则充分表现在中国建材系统核心公司新提拔领导人的年龄上。以北新建材为例,宋志平升任中新公司一把手后,这个家底就交给接班人管理,而挑选接班人的传统,就是让有才能的年轻人经受考验。其中,2004年任总经理的王兵生于1972年(时年32岁),2009年接任总经理的陈雨生于1978年(时年31岁)。在这批接班人管理期间,2005年北新建材收购行业内后起之秀泰和东新42%的股权(后提高到65%),快速实现有序布局,2013年产能达到16.5亿立方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膏板企业。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事件正在传递国际企业格局变动的微妙信息。一方面,以2012年法国拉法基收缩四川战线为代表,出身欧美(主要是欧洲)的原跨国水泥巨头正在撤离中国,这些企业深受母国经济危机的拖累,无力继续进行全球布点。另一方面,中国建材集团开始大跨步“走出去”。早在2007年,针对当时德国风电叶片企业NOI破产重组的机会,中国建材就将其纳入中国建材股份下组建的中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科技资产。中国建材提出未来要抓全球“大建材”格局,在世界最大的水泥制造商基础上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房屋供应商。2012年,中国建材集团感受到了诸新兴国家开始的基础建设浪潮,开始从工程建设转向投资建厂。一个有序经营并引领国际贸易秩序的综合企业正初具雏形。

四、优秀央企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

国家电网、中国建材两大央企,虽然属性不同,发展方法不同,但在其十年崛起的历程中,有着共同特点:重点鲜明,建立了核心骨架,而这些骨架由节点性事件、项目所打造。所以“抓重点、立骨架”是优秀央企崛起的核心要素,只不过不同企业载体不同,对于部委整体或主体转制的自然垄断行业,骨架以大项目为载体——这就是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工程;在极度竞争的行业里,就以资本市场加收购重组为载体——这就是与中国建材“央企市营,整合民营”的战略。抓重点、立骨架的目标就是做主流,做大企业,做挑大梁的国家大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特高压工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