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30多国家出资给切尔诺贝利加巨型穹顶 动荡政局增加不确定性

2014-05-05 13:57来源:中新网关键词:核泄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世界上最严重的民用核设施灾难的遗址旁边,新的防护建筑正在修建。这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穹顶,将在今后隔绝放射性尘埃,防止可能的事故重演。然而,乌克兰目前动荡的政局,为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建筑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厚厚的混凝土板的反辐射防护下,无数的工人正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拱顶。它包裹在大量锃亮的不锈钢下,体量之大足以覆盖自由女神像。这座建筑极为超自然,看起来就像是被外星人扔到这片苏联时代的工业区中一样。

报道称,如果一切顺利,到了2017年,这座重达3.2万吨的拱顶将被安置在聚四氟乙烯垫轨上,巧妙地滑去覆盖在那座破败的防护建筑上。老的防护是为了包裹1986年4月爆炸燃毁的反应堆释放的放射性残余物而兴建的。当拱顶的两端封闭后,将有能力在日渐陈旧的防护建筑倒塌的情况下,包住所有的放射性尘埃。

通过几近消除大气遭进一步污染的风险,这座拱顶将解除挥之不去的灾难重演的威胁,哪怕是有限的重演。在28年前的那段梦魇般的日子里,放射性尘埃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大面积平原地区,将村镇变为鬼城,里面回荡着过往生活的回声。

这座拱顶还将允许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开启任务艰巨的最后阶段,即移除遭严重污染的反应堆废墟,以便将其进行永久性的安全储存。这一任务将由国际社会移交到乌克兰手中,在现在的局势下,带来了新的忧虑。

不过,目前看来,这座日渐增高的拱顶是进步的象征。

拱顶由法国建筑企业联合体诺瓦卡(Novarka)打造。“这是座不可思议的建筑,”诺瓦卡的项目总监尼古拉˙卡耶(Nicolas Caille)说。“你没法拿它与任何其他的东西类比。”

各国正在辩论原子能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的未来,而这座拱顶响亮地提醒人们,核能尽管拥有诸多好处,但也背负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差池,巨大的挑战就会随之而来。

报道称,正如日本自三年前福岛核电站熔融事故以来体会的那样,核污染的控制与清理工作挑战着工程能力的极限。

这份工作的成本也极为可观。单是切尔诺贝利拱顶,最终花费就将达15亿美元左右(约合94亿元人民币)。拱顶项目主要由美国资助,还有其他约30个国家出资。

而且,要想让这座放射性灾难遗址真正安全,或许要花上好几代人的时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泄漏查看更多>切尔诺贝利查看更多>核事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