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谁在丑化煤炭?

2014-06-02 08:57来源:能源杂志微信作者:王高峰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消耗煤炭清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语:3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恰恰是煤炭——这个被称为黑金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整个经济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动力。

文/《能源》杂志 副总编辑 王高峰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和环境承受力越来越严峻,各方对煤炭的指责也随之倍增,肮脏、高碳、雾霾的罪魁祸首等评价不绝于耳。一时间,煤炭似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我们不禁要问,煤炭真的有罪吗?

很显然,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给出否定的回答,因为煤炭不但无罪,反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大“功臣”。

3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恰恰是煤炭——这个被称为黑金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整个经济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动力。

与过去的几十年相比,煤炭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其所含有的碳氢氧氮等成分与以往亦没有任何区别,那么,当前它为何背负了这么多的骂名?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03年,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在16亿吨左右,十年之后的2013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9.4亿吨,这就意味着,当前全世界1/2的煤炭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燃烧的。如果16亿吨的消耗量中国的环境还能够承受,那么目前的数据显然已经超出了环境承受的极限。

更为关键的是,当前煤炭的利用方式并没有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做出改变——传统分散式的烧煤方式使得污染加重,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来源。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近日就公开称,煤炭本身无罪,当前人们对煤炭的诅咒,是“煤炭开采者为使用者背黑锅”。是不洁净的煤炭利用方式污染了环境,不应把罪过归因于煤炭本身。

在2013年的煤炭消耗结构中,一半用于发电,另一半消耗在了钢铁、化工、建材和取暖等领域,前者在政策紧箍咒下大都进行了脱硫脱硝和除尘的处理,后者却几乎未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很显然,后一个50%才是雾霾形成的真正罪魁。

但是,2030年之前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如何指责煤炭,也不管如何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至少在未来10年内,只要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区间,煤炭的使用量还会不断上升。这种背景下,做好煤炭清洁化,让煤炭在燃烧过程更干净和低排放,才是当务之急。

德国只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其煤炭的消耗量在2亿吨以上,而且近几年还呈上升趋势,其环境容量并不比中国好多少,但该国却一直被贴着“绿色环保”国家的标签,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单位体积的煤炭消耗量多少,而在于你是否将煤炭清洁化利用做到了极致。

近期,业内人士通过各种渠道为煤炭行业抱不平,尤其在煤炭行情低迷的当下。事实上,煤炭行业不需要被“正名”,因为它更经济和易取得的特征,决定了它的作用不仅当下无可替代,20、30年后依然举足轻重。

原标题:【每月观察】谁在丑化煤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消耗查看更多>煤炭清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