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控煤如何从量到质?

2014-07-08 09:5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王圣关键词:煤炭消费燃煤发电环保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进入“十二五”开始,我国对煤炭消费强度及总量逐步实施煤炭消费“双总量”控制,从国家战略层面,计划以此为契机引领并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实现煤炭行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转变,并进一步优化煤炭行业布局。

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要求国家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从法律层面提出煤炭行业清洁化、高效化要求。

但是笔者对我国煤炭控制和管理工作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单一的总量控制政策并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我国煤炭控制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五位一体”综合考虑,即源头控制、技术控制、总量控制、经济政策与消费结构调整等5方面的综合施策。

●我国原煤洗选的比例较国外低很多,建议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终端城市群体的主动性,加强政府对于煤炭洗选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建议在重点控制区,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以火电排放控制为基础,推动所有行业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升级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很难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使总量控制有效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应该分地区考虑

●煤炭控制上游的生态补偿、下游的环保电价以及由于煤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环境价值标准构成了相关经济政策的整体

●由于煤电行业耗煤量比例过低,煤炭消费行业过于分散,要解决燃煤污染仅靠治理煤电和工业用煤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全社会共同减排

源头控制是基础,洗煤是关键

煤炭中的硫分、挥发分和灰分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煤炭源头管理,控制煤炭质量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环节。源头控制是煤炭控制和管理五位一体框架的基础。

煤炭燃烧源头控制主要是控制煤质,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从上游严格控制高含硫量的煤矿开采,下游严格控制中高含硫量和灰分的煤炭使用。

洗煤是源头控制的关键。对于煤炭消费相对集中的地区,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洗煤环节,要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已经对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提出要求,但是更多的是对于煤矿的洗煤,对于消费终端却没有具体的要求,目前真正实施的城市也不多。我国原煤洗选的比例与国外70%~95%的水平相比,差距非常大。

所以,建议要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终端城市群体的主动性,加强政府对于煤炭洗选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通过洗煤,对电厂等煤炭消费群体实现从源头控制。

技术控制是保障,重点是能效提高和污染控制

对煤炭燃烧实施技术控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一方面是减少排放。技术控制是煤炭控制和管理五位一体框架的保障,能效提高和污染控制是技术控制的关键。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体现的是技术进步。例如电力行业的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IGCC等发电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发电技术(或清洁煤发电技术)类;以供热改造、背压改造、通流改造等改造技术为代表的能效提高类;以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类;以核电、风电等发电形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这些都是能够通过技术的发展实现降低煤耗,或者通过技术发展改变了发电结构进而实现降低煤炭利用。

大气污染物减少排放,就是通过烟气除尘、脱硫、脱硝、CCS/CCU(碳捕集封存技术/碳捕集利用)等环保设施,实现大气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另外,清洁煤燃烧技术也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煤炭气化技术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一种技术。但是包括美国之内,对于这种技术也只是处于研究示范阶段。

建议在重点控制区,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采取更有力的污染治理措施。以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为基础,推动全社会、全行业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升级,重视前瞻性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原标题:控煤如何从量到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消费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环保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