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构筑最稳固屏障为核电大规模建设保驾护航

2014-07-10 10:16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景奇 郭里 刘鹏关键词:核事故核电核应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事故应急演习的现状

核事故不同于火灾、水灾或其他工业灾害等常见事故,没有太多的实战机会去检验核应急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核事故应急演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核事故应急演习,就是以假设某核设施事故的情景或源项为背景,根据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要求,编制演习计划、方案及操作程序,启动部分或全部应急组织,有时需要在社会公众的配合下进行的模拟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核事故应急演习是现阶段核事故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核事故应急响应及其救援行动水平的检验、完善与深化的过程。所以,应急演习的质量,必然关系到核事故应急救援的实际成效。根据我国《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规定,当前的核应急演习分为三类:一是单项演习,即目的在于验证、评价和提高特定应急响应人员的具体操作技能与响应能力的演习,这类演习也称为练习。二是综合演习,即核设施营运单位、省级核应急组织或国家核应急组织的所有(或部分)组成单位(或队、组)按照预定的演习情景协同进行的演习,这类演习的目的在于验证、评价和提高应急组织的综合响应能力,加强其各组成单位(或队、组)的响应配合能力。三是联合演习,即国家、省和核设施营运单位三级核应急组织或其中某两级核应急组织按照统一的事故情景和相互协调的演习情景联合进行的演习,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价和提高三级(或两级)核应急组织的整体响应和协调配合能力。在核电厂首次装料前,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场内外核事故应急联合演习,而核设施运营后,根据各自情况应当定期组织单项演习和综合演习。

这些年来,各级核应急组织已经开展了多次核应急演习,国家级的有“神盾-2009”,省级的有浙江秦山,福建宁德,辽宁红沿河,广东岭澳、阳江等。这一系列核应急演习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从不同侧面检验了相关核应急计划及其实施程序,使之不断得以修改和完善。二是及时发现并改善了核应急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使应急手段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强了对于群众的宣传与沟通,烟羽应急计划区内的公众是应急响应行动的主体,他们通过参与演习中有组织的撤离与安置行动,获得实际体验与经历,使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效能得到提高。但各类演习在开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上暴露了一些薄弱环节,如上下之间、横向之间、条块之间的指挥、协调配合问题,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演习的情景设计与实际情况的吻合问题以及演习的广度和深度问题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应急计划细化不够,核应急工作人员的变动频繁、应急经费缺失等,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少数人对于核应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将演习作为一项任务而不是一份责任,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在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重虚轻实现象。一是核事故发生背景过于理想化,大部分都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白天,忽视了午夜、冬季或暴风雨等特殊情况。二是事故情景设计过于理想化,时间尺度的过分压缩与应急行动水平应用不当,忽视了技术性与可操作性。三是公众撤离情势过于理想化,片面强调了公众的有序与服从,忽视了真正事故状况下由于恐慌心理所引起的混乱与对抗。四是演习结果过于理想化,多是赞美褒扬,大谈经验成绩,忽视了演习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重头轻脚现象。一是作为整个核应急响应行动决策与调度中枢的各级核应急指挥场所在历次演习中都被给予极大关注,而作为对具体行动措施的检验与开展的场所却被忽视。二是将靠前指挥与现场指挥混为一谈。上级派遣工作人员直接进入下级的指挥场所,而未能到达应急现场指挥,造成了所谓的协同指挥只是各指挥场所间的协同,同时由于缺少与当地乡镇政府的联络和协调,使得在组织公众撤离时,形成前方与后方脱节,各干各的。三是核应急相关软件部署失衡,基层配套软件严重缺失,信息化手段未能一贯到底地加以应用。

重上轻下现象。突出表现在上层指挥体系过多过繁,使得演习中命令的发布多头化,出主意的超过了实际干事的,干事的无所适从,造成了指挥场所简单重复动作过多,而应急响应现场又缺乏整体调度协调。

原标题:构筑最稳固屏障为核电大规模建设保驾护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