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国际正文

中法核能合作:“而立”之后的新开始

2014-07-10 10:48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韦吉磊 王临艳 高玥关键词:核电中法合作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企必须走进沟通3.0时代

对于中国核企来说,会议产生的“双重效应”,是最关键的。其一,通过此次研讨,国内的各大核企能够“坦诚相待”、“同行对标”,在共同面对的产业环境里,各取所长。比如,中核集团在会上介绍了“从单纯强调公众宣传到向公众宣传与公众沟通并重转变的探索和实践之路”,中广核集团提出了“公众沟通,是一个由技术安全到心理安全的过程”,同时详细介绍了其对包括社会公众、社团组织、核电站周边社区、意见领袖等关键群体在内的细分沟通策略……这些具备复制价值的良好实践为各个核企更好地与公众沟通提供了“范本”,相信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更值得留意的是,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核企发出了“从沟通到参与”的共同心声:沟通的1.0时代是停留在信息披露,提升透明度这两个维度上,沟通2.0时代则拓展到双向沟通,促进参与的层次,而现在,核企必须要进入沟通3.0时代,这就意味着要通过“多方参与,融入运营”,实现立体化的沟通机制。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认可。无疑,这也是核能业界致力于打通公众舆论场的一个沟通趋势。

当然,在既有的经验介绍之外,“问题意识”也是研讨会本身的题中之义。如何建立完整的沟通工作体系,沟通工作的人才队伍怎样建设,与公众怎样才能达成更为有效的互动,关于公众沟通的理论研究如何构建等问题清单,也在会上一一抛出。参会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张义忠告诉记者:科普是公众沟通最常见的一个方式,但目前我国在科普上的软肋还很多。科普过程是人与人的交流,要通过科普工作达到科学技术信息传递的目的,这就要求科普工作者不只是要能够吃透科技信息,深入浅出地说给人听、写给人看,还要求科普工作者把握科学信息接受者的精神和物质需要,适应他们的需要,并且,要能“创造”受众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这些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张义忠直言,中国太缺少能“讲政治、讲科学、讲策略、讲道理”的人才,在这方面,中国核企、核能主管部门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法国官方,多重力量确保“信息流通”

也正是这样的“问题意识”,让核能业界打开了共商公众沟通之门。而此次研讨会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法国的沟通经验”介绍。“法国是世界上核能推广应用比较成熟的国家之一,核能所占能源比重高,公众接受程度稳定,在项目推进和公众沟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的运作机制。法方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会的一位业界人士说。

而在这次会议上,被视为全球“核能公众沟通体系最为顺畅和健全的国家之一”的法国,在经验做法介绍方面,确实不遗余力:“核透明与核安全:法国的公众沟通体系”、“法国核能民意调查报告及公众意见分析”、“如何重新获得核电站当地利益相关方的信心”、“关于核能的教育与教育沟通”……显然,这些议题,对于中国核企更好地构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对话环境,有着现实意义。

上世纪70年代,发展核电在法国不是“难事”,出于对石油危机的担忧以及对科学与技术的信任,当时的法国民众积极支持核电。但在随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形势发生变化,随着法国国内政党更迭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公众对核电开始忧心。“核能复兴与民众关注”成正比的形势,倒逼着法国核能界考虑与民众的对话。“2003年,法国对能源问题开展了全国性大辩论,2005年颁布了能源法,2006年颁布核透明和核安全法,同年还颁布了放射性废物管理法。这些做法,建立起了法国民众对核能的了解与信任。” 科尔迪耶说。包括核安全在内的相对公开透明的核体系,正是法国核能赢得支持的关键所在,尤其是2006年颁布核透明和核安全法,对于法国核能的公众接受度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正是该法案的推动与护佑,确保了法国拥有独立的核安全局、高级核安全透明与信息委员会以及地方信息委员会。

原标题:中法核能合作:“而立”之后的新开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