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报道正文

生物质能:“粮”“能”可以得兼

2014-07-25 13:48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沈兰霞关键词:生物质能非粮生物质能源液体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邢福武有点忙。

作为首席科学家,由他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非粮柴油能源植物与相关微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以下简称项目)很快要结题。

“这是我国首次全面而系统地对全国非粮柴油能源植物与相关微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邢福武说,这个历时5年的项目,“把全国柴油能源植物的家底摸清了”。

摸清家底,让邢福武对全国非粮柴油能源植物的种类之多感到非常震惊。早在2011年,他的课题组就初步确定了中国的147种本土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这些品种一般含油率超过30%,而且产量较高,具有开发价值。

一直以来,原料是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巨大瓶颈,现有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多为国外引种,产量低,不成规模。

目前,我国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利用严格坚持“不与粮争地”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一刀切”而限制了能源作物的生产,进而影响到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我国存在巨大的撂荒、闲置和污染土地,耕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这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了新的空间。

更好地利用边际土地,实现“粮食”和“能源”并举并非没有可能。而在邢福武看来,“前提条件必须是培育出适宜我们自己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

大兴安岭的馈赠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美丽而富饶的。浩瀚的林海、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在生物质柴油植物的馈赠上,大兴安岭依旧很慷慨。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郑宝江是项目参与者之一,主要负责大兴安岭地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摸底工作。经过摸底调查,郑宝江等人发现,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非粮生物柴油植物有123种,隶属于37科92属,占大兴安岭种子植物总数的10.1%,其中,不乏含油量高的品种。

储量之丰、分布之广,让郑宝江很惊喜。“这里的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和抗旱性能,这些基因将是培育能源植物新品种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

而在他们之前,鲜有人知道大兴安岭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宝库。

而这里只是我国生物质能源植物的一个缩影。国内究竟有多少种类的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具体分布在哪些区域,含油量有多高……家底不清,成为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一大瓶颈。

事实上,邢福武等人的项目也是对我国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进行的首次摸家底行动。

在研究人员看来,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中,唯有生物质可生产液体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署的消息显示,到2050年,生物质能源将占世界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总量的27%。而目前我国对液体燃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有预测到2030年的依存度可能达到80%。然而,世界上的燃料乙醇生产大多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随着国际粮价升高以及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用粮食生产乙醇这一“与民争粮”的生物质能源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

最新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指出,由于受粮食消耗争议的影响,2011~2013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增速放缓,维持在每年587.6亿~830亿升的水平。

为此,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以麻风树、海藻等为代表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上。

郑宝江说,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可以取代被日益消耗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真正做到“不与人争粮”。

与国外的既成规模相比,我国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的步伐才刚刚开始,即着手于“摸家底”。而我国现有的原材料,如麻风树、油莎豆、续随子等,多为国外引种,不仅品种单调,且产量低、含油率低,油品的生产成本高,且有些种子有毒,很难被老百姓接受。

品种缺失,限制了国内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产业的发展。

原标题:生物质能:“粮”“能”可以得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能查看更多>非粮生物质能源查看更多>液体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