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7月21日-7月25日,中国碳市配额总成交量100.35万吨,总成交额1944.33万元,较上周成交量和金额均大幅上升超过100%,这主要因为天津碳市在最后履约周放出巨量,并产生超过65万吨的配额协议交易。缺少履约刚需的其他碳市全面退火,本周中国碳市的总成交均价较上周下跌2.3%,至46.43元/吨。
深圳碳市场
深圳碳市本周成交量继续下降,总计成交仅765吨,成交额4.39万元,配额成交均价自上周的59.9元/吨,跌至本周五的57.4元/吨,跌幅4.3%。
深圳碳市目前无企业履约的刚需支撑,碳市活跃度继续下降,当前深圳碳市的2013年配额的小量流动性多为投资者支撑,然而2013年配额对投资者已不具吸引力,价格有进一步下跌趋势。而即将签发的CCER亦可能对配额价格造成影响,这进一步降低2013年配额的吸引力。投资者需要关注并考虑这里面存在的风险。
广东碳市场
广东碳市上周结束第一个履约期。本周成交量8012吨,成交额37.57万元。成交量较上周继续大幅下降,但本周配额价格大幅上涨。从配额均价的历史低点39.76元/吨涨至58.75元/吨,价格已回升至接近较政府设定的竞买底价60元/吨底价,涨幅近50%。
在广东公开的履约信息中仅有两家企业未能按时完成履约义务,本周配额价格大幅回升或为未履约企业所为。预计后期广东2013年配额价格无法维持上涨,并可能伴有小量配额抛售现象。
广东将在8月份出台2014年度的配额分配方案,后续投资者和控排企业需要关注广东碳交易规则的变化。
北京碳市场
本周北京成交量1.05万吨,成交额77.96万元,较上周显著下降近70%,近两周来北京碳市成交量连续大幅下降,而且北京碳市配额价格亦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伴有0成交日,目前成交量已趋近北京碳市4月份(履约期以前)的水平,这表明北京碳市已近履约清缴尾声。但是北京政府仍未公布履约的具体情况。
上海碳市场
上海自6月30日结束履约期后已连续四周无交易行情。履约之后的上海碳市陷入冰点。上海将于近期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天津碳市场
天津碳市本周在巨量成交中结束履约期,尽管配额价格一度跌至中国碳市历史低价17元/吨(协议交易),线上价格亦创历史低价18.98元/吨,但随后配额价格有所回升,至周五线上成交均价升至23.28元/吨,协议均价19.72元/吨。
天津碳市本周总成交量77.91万吨,总成交额1356.86万元。其中协议成交77.25万吨,占总量的99.15%,线上交易量较上周呈下降趋势,配额缺口企业虽给碳价提供了短暂支撑,但线上交易量有限让支撑显得无力。
自6月下旬碳配额价格走出一波行情冲至42.41元/吨后,天津碳市一路下跌。配额富余和惩罚不力造成部分企业抛售配额和缺口企业无强制动力履约。天津在25日实施了强制交收,预计将在下周公布履约情况。
湖北碳市场
湖北碳市本周总成交量20.52万吨,成交额46.76万元。本周湖北碳市成交均价22.79元/吨,较上周下跌5.07%。本周湖北有新的配额进入流通盘,增量348300吨,目前湖北总流通2013年配额量为3111496吨。持续的新增配额流通将给配额价格造成下行压力,但配额流通量增加并为产生交易量的放大。
重庆碳市场
无交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额发放+舆论影响,欧盟碳价跌回90欧元以下01欧盟碳市场2022年2月14日至2月18日,由于近期欧盟部分成员国已经开始对工业企业发放免费配额,引发了碳配额的抛售。此外,在近期的欧盟议会中,对于价格控制的呼声较高,有提议表示可以通过增加额外配额供应来控制欧盟碳市场价格。因此,本周欧盟碳市场整
国内碳市场成交情况全国配额成交情况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总体来看,全
当前全球已运营的碳市场中,欧盟碳市(EUETS)是成立时间最早、覆盖范围最大、流动性最高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2021年中国碳市的启动或将改变此格局。欧洲碳市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范围内最早一批启动的碳交易市场。从覆盖行业来看,多数碳市场与欧洲碳市类似,即电力与热力、钢铁、建材、煤炭、有色、化工(基化+石化)、造纸、航空8大高排放行业。
随着7个试点碳市的稳步运行和全国碳市的有序推进,汉能碳资产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汉能碳资产”)吴宏杰认为,未来全国碳市场配额容量有望达到40-50亿吨,配额价值有望达到1000-2000亿元,碳资产管理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碳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但同时也必将提高市场的活力。汉能碳资产是国内早期从事碳资产开发的公司之一,也是中国碳资产管理行业首家挂牌的公众公司。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发展,吴宏杰表示,“CCER市场应借鉴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经验,但中国也要有更大
中国政府在2011年确定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的重庆定于6月下旬正式启动。届时7个试点的启动工作将全面告一段落,7个试点的配额总量将达到12亿吨左右,控排企业为2000余家。其中,重庆有242家企业被纳入了重庆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企业分布在重庆市辖属的40个区县。而2013年度1.25吨二氧化碳当量已在6月5日在重庆市召开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解读会暨开市动员会议上作为象征意义以纸质形式下发,而实际配额将于企业在招商银行开户后最终下发。经了解,由于重庆市发改委组织企业召开了多次全体培训和交流会议,大部分企业对于碳交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于获得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近年来,中国在双碳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启动,为碳减排提供了新的经济工具和市场机制。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渐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还通过碳交易优化了碳排放配置,促进了节能减排。然而,双碳行业的发展也面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为有效衔接全国碳市场以及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CBAM),推动上海市碳排放核算逐步从“组织碳”转向“设施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修订形成了《上海市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近日。国网江苏电力发布《碳绩效责任报告(2024—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国网江苏电力累计贡献碳减排量1.2亿吨,较上年增长15.2%。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积极开展“供电+能效”服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营造节能氛围,助力打造节能示范。《报告》从服务政府碳考核、服务
新规陆续发布后,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电力行业瞄准“电-碳-绿证”协同发展趋势持续发力。随着电力供应清洁化水平持续提升和绿色能源应用范围持续扩展,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逐步成为彰显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促进消费侧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而全国碳市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电力交易是服务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和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新能源更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谢开。《国家电网》:
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但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迭代加速、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法律风险频发。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行业高速发展背后暗藏多重法律风险。(作者:莫泰京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新能源行业法律风险白皮书——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行业趋势
碳抵消的名声并不好。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减少碳排放或者增加碳储存来补偿发生在其他地方的排放。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多年来该市场一直被接二连三的丑闻困扰。有人指责碳抵消计划资金支持的项目存在以下问题:无论如何都会推进;并未减少碳排放;导致其他地方排放增长;以及破坏当地社区或生物多样性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生态环境部编制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覆盖2021年和2022年两年
为“双碳”做贡献,观茶君团队在行动。(来源:电力法律观察作者:观茶君团队彭金)近日,很多省级生态环境厅(局)陆续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完成及处罚情况,以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
为“双碳”做贡献,观茶君团队在行动。近日,很多省级生态环境厅(局)陆续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本行政区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完成及处罚情况,以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便函〔2022〕58号)中提出的“在2022年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必将成为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交易市场
2021年是绿色金融的破纪录之年,因为政府,国际机构和贷方都在寻求支持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根据气候债券倡议(CBI)的数据,预计去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290吉瓦的历史新高,绿色债券发行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5000亿美元水平。这比去年的2700亿美元增长了46%,而去年的数字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纪录
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增加碳汇增量,鼓励开发碳汇项目。研究制定生态系统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逐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交易量。
本文从国内外选取了一些在碳资产管理方面有特色的企业(均为集团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其碳资产管理的模式,总结其经验,并对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
碳交易,于青海意味着什么?青海又如何在碳交易框架下探索一条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共生之路?
根据协议,湖南森海碳汇将为丽水域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管理和签发提供咨询服务,丽水发改委将指导推进域内各县(市、区)林业碳汇资产项目开发与管理,双方还将合作成立“双碳”基金,开展碳资产开发管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项目投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