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未来10年的中国能源对策

2014-09-02 14:17来源:中国投资作者:张茉楠关键词:能源安全天然气管道能源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大国,战略资源储备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中国制定了石油储备计划,但其他重要资源储备尚未引起重视,形势十分紧迫。应尽快制定中国战略资源储备规划,以保障在未来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建议从经济承受能力考虑,首先应做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内紧缺矿产的储备,如石油、铜、铁、铝、钾盐等,储备形式采取矿产品储备和资源储备相结合;同时加强优势矿产的资源储备,防止因竞相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优势价格下跌的局面。

2.中国全球资源能源战略要“走出去”,还要“拿回来”

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也就是要通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和科技合作以及运输管道建设、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资源能源贸易基础设施,真正把资源“拿回来”,增强对国际大宗资源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3.将经略海洋作为中国未来全球资源能源战略的重点

应确立海洋资源开发战略,实现国家地缘战略定位由“陆上大国”向“陆海大国”的转变。中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较大的海岛有7000多个,海洋资源极为丰富,2005年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量为1070多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总量的22.9%;天然气资源量为54.54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为15.79万亿立方米,占29.0%。因此,未来可以考虑以“海陆立国,开海固权,营疆造域,择优出击”作为新的海洋开发原则,全方位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海洋疆土疏于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缓慢的被动局面。

4.把全面深化资源能源外交作为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中国应该深化和加速资源外交,使资源外交成为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美、日、欧等国担心中国崛起,正以政治、经济、法律、贸易保护、军事等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突破能源资源瓶颈,获取石油、铁、铜等战略短缺资源。中国如何与资源供应国强化经贸联系,建新型供给体制,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意义重大,比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通过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通道、工业园区、服务区等重大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水平。此外,目前俄罗斯能源业正在进行重大转型,石油出口正通过东部西伯利亚太平洋(601099,股吧)输油管向亚洲转移,这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

原标题:未来10年的中国能源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天然气管道查看更多>能源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