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丝路经济带能源等“抢跑”现象透视

2015-01-06 10:38来源:瞭望作者:梁娟 冯国 李晓玲张文静赵倩关键词:能源产业煤炭基地丝路经济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政府部门组团去中亚等国家考察,随团会带着国企,但真正有需求的民企很少能有机会随团考察国际市场行情。市场经济需要民企作为主体大力参与,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通,民企难以融入。”吴丽霞说,政府主导虽能发挥和调动各种资源,但最大弊端是在缺失市场主体的情况下,收效容易“雷声大、雨点小”。

宁夏社科院社会法学社会学所研究员李保平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经济带建设往往被西部地区理解为特定区域的工作。由于客观上把经济带建设局限在古丝绸之路沿线,且历史上这些区域大都属于传统西部,因此容易把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认为经济带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在新时期的延续。

他认为,这种观念在当前西部省份有一定的市场,一方面体现了对经济带建设的排他心理,希望参加的主体越少越好;另一方面则希望将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捆绑,以便在政策支持下获取国家更多项目,“上述思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对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理解得不深、不透,甚至误解将经济带视为给项目、给政策。”

推进工作需把握三大原则

受访专家认为,对经济带建设应该全面认识,建设中宜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经济带不是我国的“独角戏”,需与沿线国家充分交流合作。这就需提倡新的义利观,多予少取。就目前形势,我国不宜将经济带目标定得过高,避免在范围上过大,宜循序渐进。同时,也要照顾好俄罗斯等各方利益,形成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利益相关方。

二是经济带的实现非一日之功,从中央到地方首先宜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沿线各地不宜贸然着手。“沿线地区首先要搞清楚,西北省区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如果不研究清楚这些问题,而是匆忙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其结果只能是再次失望。”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解释说。

三是经济带不仅仅是和中亚国家做“生意”,应更多加强人文交流。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认为,一些中亚国家相关人士将我国经济增长视为威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走出去的同时文化没有跟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启示是,人文交流与商贸交流并进。在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时,我国不能仅被看成是为中亚资源而来“做生意”,应更多加强人文交流,关心民生项目,为各领域合作提供民意支持。

原标题:丝路经济带“抢跑”现象透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产业查看更多>煤炭基地查看更多>丝路经济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