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2015-01-07 08:4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核电重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政府推销 合作深化

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核工业人呼吁已久的声音,从2014年起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从国家高层出面推销,到达成实质性合作,核电成为公认的外交“新名片”,合作伙伴拓展至更多国家,合作内容延伸到整个产业链。

2014年,以高层外交活动为背景,国内企业和核电主管部门先后与法国、阿根廷、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捷克、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核能核电领域的合作性文件,包括协议、备忘录等。而且,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以及阿根廷和罗马尼亚重水堆项目均已敲定,并以此为参与投资和建设的契机,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为日后在其他项目上继续合作、甚至主导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与国外企业签署的各种合作文件,涉及包括核电技术服务、工程建设、核电站运营维护、燃料供应、退役及废物处理等在内的整个核电产业链,而且核电设备供应、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也在合作之列。

在行业层面,2014年伊始,由中核、中广核和国家核电牵头联合发起,核电技术开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工程咨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14家单位参加的“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成立,外界称之为“抱团出海”。但年轻的联盟能否真正发挥“合心合力、拧成一股绳”的作用,尚待观察。

随着世界核能新一轮复兴,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发展核电的队伍,加剧了国际商用核电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而中国以一个“新手”角色参与其中,最大“敌手”不外乎美国、法国、加拿大及日韩等核电强国。 “台上一争高下,台下需练内功”,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正通过全面开放、全面合作的方式,搭建桥梁、建立关系、耕耘培育,以成功案例证明其在设计研发、建设运营、投资管理等方面坚实的能力。

必须提及的是,新的一年,核电外交和国际合作会走向更深更远,但顺利“出海”仍需扫清障碍和束缚,以万全准备应对挑战和机遇。

华龙落地 机型“竞技”

华龙一号”历经两年曲折磨合,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了过关和获批落地,在中国核电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8月21-22日,“华龙一号”通过了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权威评审,被确定为可以出口的核电机型。中核与中广核同日签署技术融合协议。国家能源局当时表态:中国核电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作为“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之后,“华龙一号”国内示范工程4台机组于先后获批落地,但终未实现开工计划。

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是核电‘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支撑,国内示范项目作为参考电站,也决定着海外项目的命运。因此,中核与中广核希望示范机组能尽早开工,给海外市场的观望给出答案。根据目前的情况,时间会锁定在2015年。

原标题:变革路口 迎新破冰——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