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2015-01-07 08:4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核电重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华龙一号”虽然被定义为准出口机型,但也不能绝对断定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仅限于四台机组。主流技术AP1000所面临工期推迟现状,影响了后续工程开工,也给了“华龙一号”更多机会,而未来获批新建的核电机组机型,会否又要做选择题?业内有分析认为,新建机组的技术路线选择,是我国实现2020年核电规划目标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要打破僵局,实现高效发展,应该考虑“两条腿走路”、多种机型并行发展。

中国核电今天能拿出自己的品牌,实属不易,应倍加珍惜。2015年,无论是“华龙一号”,还是AP1000和CAP1400,在实现核电强国梦面前,最好能齐下一盘棋。

内陆争议 期待破题

从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十二五”不安排,到2014年1月《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批示“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再到11月19日《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研究论证”,内陆核电依然徘徊在核电重启大门之外。但建与不建,是否安全的争论却从未停止。

2014年4月,桃花江核电即将开工的消息不胫而走,内陆核电的敏感神经又被挑起。事情还未平息,本报一篇署名文章《内陆核电不适应我国国情》再度引发了关于内陆核电的争议,业界一片哗然,而媒体纷纷以此为热点,不断放大,最终变为一场持续数月的激烈论战。且不论反对方抱有的立场是否客观、论据是否确凿,但确实给核电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绝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关心的焦点,一旦抓住关乎安全的问题,反对之声便不会习惯性沉默,随时可能上升为公众话题,给内陆核电的“去留”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核电在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诸多优点,也会被遮蔽。之后,本报继续刊发业内人士文章《有必要适时启动内陆核电》以作回应。《内陆核电具备内生动力》等文章亦表明,内陆核电并非“别有用心”,正是出于国情考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一无国内先例、二来临江临河,尽管业界早已得出内陆核电安全可靠的结论,但舆论关于“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观点依然坚挺,争论的核心归结于对地表水资源的污染,会危及民众和环境安全。2014年末,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水资源研究单位在内行业相关部门进行“内陆核电水资源研讨”, 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鉴于我国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社会舆论和部分公众对内陆核电安全的疑虑和担心,核工业界一直在研究内陆核电厂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确保水资源安全的应急预案,并取得初步成果。”

“十二五”收官之年,内陆核电不会启动,更多的工作可能会落在“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上,破题依然静等“十三五”吧。

原标题:变革路口 迎新破冰——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