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2015-01-07 08:4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核电重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革揭幕 门槛放低

改革,在任何时候都会因一定程度的“伤筋动骨”而遇到困难和阻力,核电体制改革亦如此。2014年一整年,核电行业这边是各种整合悬念迭起,那边终于将准入门槛降低,改革事宜可以说既有问号也有破折号。

在涉及几家核电央企的整合方案中,已获得政府和企业承认的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合并,目前还处在在研究阶段;中广核与中核建合并只听风声,未见行动,想来难度较大;而效仿南车北车整合以举国体制发展核电的“大一统”方案,更是众口难调,也未能入局。能不能合并、愿不愿合并,实则是复杂加头疼的事儿。中国核电产业发展至今,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同,三家做投资运营,一家做建设,一家做技术,能否捏在一起,不是哪家企业说了算,也不是大吃小的问题,最终还要归根于博弈。

而在行业准入上,2014年核电投资终于向社会资本敞开了紧闭多年的大门。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并明确指出,在确保具备核电控股资质主体承担核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核电项目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

进入“十二五”,中国核电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显现。而随着核电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核电产业有控制、有条件的逐步放开只是时间问题,核电项目开发权未来可能陆续开放。但是目前看来,安全是核电发展的首要前提,投资主体更多体现为参股,而不是控股。目前,中电投、华能、大唐、国电集及华电等发电央企都在国内不同核电项目上持股,且持股项目和比例在不断增加。此外,三峡、神华等能源央企也在寻找机会参与核电开发建设。而未来几年,核电站的持股名单中很可能出现非国有资本的身影,发展核电的“红利”为社会分享,已是大势所趋。

透明责任 科普创新

阳光透明、持续创新,成为2014年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新思路。

8月7日,中广核第二届“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在其七大核电基地联动举行。与首届活动不同的的是,这一届不仅突出“透明的责任”主题,更发布了我国核电行业首份就社区发展所做的白皮书,并首次创新性地推出了“3N社区沟通模式”。10月11日,秦山核电基地举办开放日活动,继续推动核电科普及公众沟通活动深入进行。此外,全国中学生核电知识竞赛、“中法核能公众沟通研讨会”,以及核电站特色科普活动等,为核电行业阳光形象的建立做了各种尝试,然而核电要真正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路还很长。

履行社会责任、让核电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惠及于民,首先要取信于民。然而,通过何种方式,达到最好效果,仍需探索。

从2013年的核电“微旅游”到2014年的核电“小苹果”,新媒体带给核电行业的,不仅有全新的沟通模式,更是一种态度。小小的朋友圈,短时间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谁说核电文化与流行文化不能嫁接?谁说核电工人是冷冰冰的科学怪人?科普的创新能给出答案。

新的一年,期待行业、企业能发掘出更多更新的玩法,持续进行公众沟通,为核电发展营造出更加阳光的环境。

原标题:变革路口 迎新破冰——梳理·展望中国核电的2014、201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重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