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电改长征路:算清电网糊涂账从深圳开始

2015-01-26 12:04来源:财新《新世纪》作者:李雪娜 黄凯茜关键词:输配电价电力体制改革南方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前述给贫困地区的补贴,交叉补贴还包括高电压补贴低电压,以及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用户的部分。国外的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低而居民电价高。中国正相反。从市场角度来看,同样是架一条线,接入一户居民和接入一家工厂获得的收益完全不同。对电网公司来说,工厂耗电量大,要求的电压等级高,相应的输配成本低,输配电价可相对便宜;而居民用电耗电少,电压等级低,输配成本高,应承担更高输配电价。但国内电价的制定逻辑主要是从“维稳”角度考虑,对居民用电实行政府严格管制的低电价,这部分损失由提高工业用电价格来补。但以全国而论,居民用电所占比例只有不到15%,而工业用电高达75%,另有10%为商业用电。各地居民用电和工商业用电价差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其中有多少实际用于交叉补贴,一直受到业界质疑。

此外,富裕省对穷困省、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也都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叉补贴。国家的、企业的,各种说不清的费用都用交叉补贴来交代。电价就此成了一本糊涂账。

在前述发改委人士看来,合理的交叉补贴是存在的,但是电网公司必然会利用交叉补贴的“空子”,给自己多算点成本。“这是毫无疑问的,自己报账,内部控制,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一度电多算一两分简直太正常了。”他说,“这次在深圳要做的,就是把账算清楚,再把以后补贴的规则定清楚。按照目前居民、农业这些需要政府承担的算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由财政出,也可以在整个输配电价里单设一块交叉补贴的基金。”

深圳方面愿意看到将交叉补贴公开透明化。“这个7毛1里面,有多少是深圳负担东西两翼的交叉补贴,多少是省网网费,多少是平均上网电价,都算清楚,把暗补变成明补。”深圳市发改委人士直言,成本核出来后就清楚了,深圳电网的管理效率是最高的,却因为交叉补贴分摊了整个广东省网的成本。

深圳要推进的不止于此,它希望深圳的这一成本核算工作,能从下往上倒推整个电网。“不要光算深圳的,还去算广东省网、南方电网的,去算每一段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定价机制,希望将来深圳有自己的定价权和调度权,那样市场化以后,省网7毛1的趸售价我可以不要,自己去云南、三峡买水电,它们发出来才2毛1,我就是加3毛钱过网费,也很便宜。现在2000公里输配线路也才1毛多钱。”谭茂芹表示,“既然国家和中央肯定了我们的成绩,那就把价格管理权给回深圳,放手让我们去做。”

让市场来管

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里,深圳市一直在争夺失去的电价和调度自主权,并希望提高从本地采购电量的比重。

近十年来,南方电网大力推进西电东送,使得广东地区西电东送电量比例逐年升高,到2014年发电小时数已超过每年4000小时,这些电到广东的落地价格,高的在每千瓦时0.511元,低的只有0.321元,比广东和深圳本地很多火电机组的上网电价都低,相比天然气机组就更有竞争力。这些电部分进入了深圳电网,但这些低成本的电量的接入,好处并没有由深圳享受,深圳只能从广东省网以高价接收倒了一道手的外购电。与此同时,深圳大亚湾核电上网电价是0.42元/千瓦时,但75%供应给了香港,剩下一小部分直接接入省网。上省网后再卖给深圳,就变成0.71元/千瓦时了。“根本没离开深圳的地头,就贵了2毛9。”一位深圳市内部人士称。

另一方面,目前深圳本地电厂的装机容量有12.8吉瓦,正常情况火电机组要达到规模化效应,每年发电小时应达到5000小时以上,如此本地电厂的年发电量为640亿千瓦时左右,可满足80%左右的本地需求。但事实上,由于多年来调度权上收至广东省网,深圳的现实是,随着外购电的比例加大到72%,本地发电厂每年发电小时被限制在900-1000小时,远远达不到规模化效益。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发电厂非亏即死。为确保安全稳定的供电,深圳还必须每年拿十几亿元补贴这些亏损的发电厂。这又是一系列计划管制下扭曲的结果。

原标题:一分钱的电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配电价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南方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