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天然气交易中心:何以能为、何以可为

2015-03-23 10:14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天然气行业天然气市场LNG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行业政策密集出台,但落地乏力。十八大以来,国家进入能源政策强周期。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具体到天然气行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围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储气设施建设、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我国天然气行业中游、下游领域改革的制度框架。从政策内容本身来看,其基本价值取向与国际天然气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鉴于政策落实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同时也缺乏与之匹配的行业环境,多数政策仍停留在纸面上。

概而言之,国家层面对能源改革提出的要求,我国天然气进口话语权的缺失,让各级能源管理部门某种程度上患上了改革焦虑症,这种焦虑有助于改革举措的推出,但有时候也会导致操之过急;而从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来看,供求不平衡由供不应求向阶段性供大于求转变,多层次天然气市场雏形初现,对一个开放透明的市场机制提出了需求。回顾十年天然气发展之路,相比较于之前的气源瓶颈,体制机制正在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瓶颈。可以说,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是这种改革焦虑、试图突破体制机制和行业现状制约努力的产物之一。

交易中心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人都熟知美国的亨利中心(Henry Hub,HH)和英国国家平衡点(National Balance Point,NBP)。但是,梳理欧美天然气市场交易的源流,我们会发现,真实的现货交易总是走在“交易中心”的概念以及天然气金融衍生品之前。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拥有多个区域性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枢纽)——这些中心枢纽,几乎无一例外是多条天然气跨区域管网的交汇点(NBP是一个虚拟的中心)。亨利中心和英国国家平衡点只是因为分别被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和洲际交易所(ICE)确定为其期货合约的交割点而闻名天下。

如果说欧美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走的是一条不断追随市场步伐的道路,则中国选择的是一条由政府主导的道路。纠缠于政府、市场孰优孰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交易中心参与各方应当正视当前我国政府对于政策资源、经济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强大支配力,充分发挥政府改革的诉求和行政力量,结合行业现有格局和特点,设计合理路径,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做大交易规模,让交易中心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首先,要充分借力交易中心背后强大的政府资源,将交易中心做成一个交易活跃的平台。目前,国内LNG现货市场较为开放,交易也较为活跃,供应与需求直接对接,价格随行就市。为了促进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政府可以采取阶段性政策,明确要求国内LNG交易必须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公开竞价完成,交易中心给予参与交易的企业一定期限内免手续费等举措,确保不因交易上平台而给买卖双方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给予通过平台交易的双方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国内LNG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前来交易平台开展交易,此举将有助于改变现有天然气交易相对集中于调峰需求,促进交易中心平台全年交易维持较为活跃的状态。

其次,充分发挥交易中心上下游兼具的股东资源,为股东间的各类交易创造条件。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交易需求,包括长期协议项下进口LNG异地报关、“液进液出”模式,LNG交易、管道气交割模式等,这些交易能够顺利达成,与交易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务实思维密不可分,但合作尚没有成熟的机制。

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供求形势变化,部分长协气量将需要进入现货市场以平衡供需,季节性、区域间交易机会将逐渐增多(理论上来说,只要价格合理,需求会被不断挖掘出来),交易中心各股东方应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指导下,“在商言商”,相互之间形成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彼此开放的机制,包括管输费用、储罐使用费用的测算、收取,管网尚未互联互通区域的贸易交割便利机制等,逐步研究由流量计价转变为热值计价,为达成交易创造条件,也为未来我国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公平开放铺平道路。

原标题:天然气交易中心:何以能为、何以可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行业查看更多>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LN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