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物联网获广泛部署 普遍应用仍面临5大挑战

2015-04-16 09:20来源:EEFOCUS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微尘Gartner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提供电源

放弃使用Wi-Fi为物联网的应用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为大量便携式互联网连接设备提供充足电源?为了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潜能,接入网络的各种设备需要逐渐实现自我维持功能。随着物联网的迅速扩展,它所连接的嵌入式传感器即使不到数十亿,也有数百万件,这样一来,定期更换每台设备的电池几乎不太现实,因此我们要使每件传感器都能够利用其周边环境中的各种当地元素,如震动、光、气流等进行自主发电。

大多数情况下,此类发电都是通过采用纳米发电机技术实现的。这些灵活的自供电能源采集器可用于将动能(来自震动能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且无需安装电子设备所需的外部电路及电池。虽然纳米发电机初期发展比较缓慢,但其近期发展却是有目共睹,其能源效率增长近40倍。通过EnOcean与Perpetuum等业界企业的努力,纳米发电技术现已可以将微弱的震动甚至人体走路的踩踏等各种能量转化为电能。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克服许多难题才能最终真正解决能源消耗的问题。由于全球预期将迎来500亿台连接设备,我们迫切需要开发灵活的可再生能源。

5、隐私性

物联网对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的影响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物联网可能会造成入侵式营销及企业监控,曾经激起广泛大众对物联网的极度不认可与不信任。因此,若业界想广泛推动消费级应用,物联网设计师就必须确保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确保不辜负用户的信任。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确保物联网产品能够真正为大众的生活带来有形价值。只要设计出切实有用的应用产品而非只是制造新奇噱头,物联网行业便可为终端用户提供真正实用的产品。

所有新技术在被引入之初,媒体总是先对其隐私问题提出质疑,这个问题最终必然受到公众的关注。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卫星导航系统,当初都存在这个现象。然而最终,这些技术都获得了迅猛发展,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切实的好处,还竭力最大限度地保护终端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因此,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应该做到尽可能透明,并应采用适当的管控和安全措施以保护用户的数据。这些管控措施的基本内容最初在2009年欧洲委员会的一项报告中进行过概述,该报告邀请了联盟成员国对互联网连接设备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了对物联网设备的几点要求,包括:能够主动防御攻击、使用经认证数据、对收集的数据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对客户端隐私提供高级别保护等。物联网专业设计师及业余爱好者在尝试开发全新连接设备时,必须充分考虑所有这些特性。

要想在2015年确实实现物联网的普遍应用,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本文只是提及其中的几项。虽然其中的一些难题将由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负责解决,但全球设计师和业余爱好者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也是物联网在设计社区如此令人关注的原因,他们不仅期待成功背后的巨大利益,也乐于享受它带来的诸多挑战。

原标题:物联网获广泛部署 普遍应用仍面临5大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智能微尘查看更多>Gartner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