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新电改放开配售电的商机在哪里?若无硬关系 “售电商”将变成“受点伤”

2015-04-22 11:38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吴疆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配电网电网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独立售电主体的营利空间

具体分析独立售电企业的营利空间:

规模优势问题——由于电网企业“不再负责电力统购统销”的文字在9号文中消失,电网企业原来占有的市场空间不再强调强制退出,也缺乏动力与地方合作组建省级规模的营销服务公司(而更多将是个别城市的小范围试点),加上终端消费者的路径惯性,这样新兴的独立售电企业就不可能在一定时期以内形成足够的经济规模,在电力采购、销售等竞争中都将处于劣势。

价格封顶问题——独立售电企业开展批发/零售业务的主要对象,是不参与市场交易的其他用户——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用电——9号文第2条明确了这部分用户“继续执行政府定价”,此即意味着这部分业务的营利空间不仅是有限的,而且若遇到市场波动将很难及时调整形成市场化的反馈,售电企业则存在收不抵支的风险。

时差效益问题——独立售电企业与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大用户之间、与其他售电商之间进行转售交易,但由于后两者自身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从事交易,因此(在没有规范的期货市场的情况下)这类转售交易是不可能具有价格优势/规模优势的,而只能具有一定的时差效益,更多属于调剂余缺性质,营利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

风险对顶问题——“发电+售电”组合是独立售电企业的重要类型,前提是向电网企业支付相应的过网费,由此形成电网企业旱涝保收、而“发电+售电”企业承担全产业链市场风险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注定其营利空间的局限性,在未来发电市场“双轨制”甚至“三个世界”的不利情况下,对于发电企业更多只是一种安慰。

信用风险问题——中国电力系统规模庞大而能效低下,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等都具有理论上的广阔空间,但事实上由于社会信用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存在着资金垫付、专用设备、履约信用等多重风险,其发展始终没有达到预期。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独立售电主体,并未在本质上规避垫资风险,效果如何有待观望。

信息透明问题——如上所述独立售电企业需要承担电力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普遍服务、社会责任等大量中间成本,征求意见稿中电网企业“申报并公开”各类交叉补贴数额的“公开”2字,在9号文中消失,意味着由电网企业把持的中间成本的透明度难以提高,特别是政府与其博弈的能力与决心都尚不足够,由此必将挤占独立售电企业的营利空间。

其他,参与电力期货/场外衍生品交易等涉电金融业务,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目前还处于时机未到远水不解近渴。

原标题:新电改放开配售电的商机在哪里?若无硬关系,“售电商”将变成“受点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