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煤企需绸缪“3”时代 搭“一带一路”快车

2015-05-15 11:45来源:能源评论作者:陆志原关键词:煤炭行业一带一路煤炭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企业的转型通常是以发展非煤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通过非煤产业与煤炭辅助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结构上的有机调整,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煤炭的焦化、气化、液化和电化是煤炭化工的四条主线。中国煤焦化工艺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炼焦工艺技术装备及生产管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焦化工业体系。我国煤制油、烯烃、芳烃、天然气、乙二醇、二甲醚,以及焦炉煤气制CNG、LNG等工艺技术突破和示范工程均获重大进展。发展煤炭“四化”的意义重大,对于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提升煤炭产业水平,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陕西榆林为例,作为“中国的科威特”,高度聚集的能源资源使得这一地区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榆林以中低温热解技术为核心,构建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化发展的“一推四”煤化工产业体系,形成了集现代煤化工、煤电和冶金为一体的共生产业链。构成了榆林煤化工产业高转化、大循环、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目前已建成过百亿元的大项目7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项目5个,10亿元到50亿元的项目19个。而且,这些世界领先的煤化工项目正在在逐渐投产达产,2014年,陕西有色铝镁合金、靖边能化园区一期、中煤榆横煤制烯烃等4个超百亿的骨干项目和延长煤油共炼等一批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在榆林建成投产。去年新投产的一批煤化企业带来的经济贡献绝对值达到200多亿元,占到榆林GDP的7%。

搭“一带一路”快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丰富,相关区域既是经济带也是能源带,因此能源企业发展一定要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快车,充分融入“一带一路”的“能源经济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能源优势和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诉求是其共有的特征,这种一致性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在支撑。届时,中国西部省区不再是单一的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基地,而是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建立自己的高附加价值工业体系。对此,煤炭企业应以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有质量地“引进来”,有含量地“走出去”。

首先是让资源“走出去”。中国煤炭资源富集,仅陕西榆林就有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已探明储量1660亿吨。这些资源优势让中国煤企赢在了起跑线。而海外市场的扩充也将使我国煤炭市场供需侧不平衡的格局有所改观,在战略上化解国内煤炭产业的过剩产能。

其次是让技术“走出去”。中国具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化工技术,而且先进技术基本上都能落户于民,这就为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保障。对于中东、西亚的一些能源富集但技术落后的国家,中国煤企可以带着资本,带着技术走出去。

最后是让产品“走出去”。“一带一路”不仅加强了不同企业和市场的互联沟通,更是加快了行业规范的出台。这为煤炭产品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的拓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产品质量的改观和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榆林兰炭就是典型,作为煤炭焦化产物,是煤炭清洁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等性能,在当前大气污染和雾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清洁环保的兰炭是燃煤理想的替代燃料,不仅能为全国各地“霾中送炭”,而且也能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的能源。(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榆林市市长)

原标题:煤企需绸缪“3”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