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一篇文章读懂央企走出去:现状、案例、风险、对策、背景

2015-06-16 07:59来源:国资委关键词:南北车合并核电国资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险篇˙国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出海”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代价也是十分惨痛的,有些失利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高管走向腐败也是令人惋惜的。以上所列举的境外国资流失的“五宗最”,也许未来仍会有类似情况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被动应对,相反,我们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首先,我们需要对境外风险的成因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庞明川认为,近年来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境外资产在总体上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原因等,严重影响境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乃至资金安全。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看,(1)多头管理、缺乏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体系。(2)对外投资服务功能不完善。(3)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缺失,致使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其次,从企业层面上看:(1)部分国企缺乏长期的境外投资战略。(2)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无法支撑并购后的企业国际化管理。(3)缺乏优秀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并购后的整合(PMI)能力欠缺。(4)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沟通与合作,甚至相互拆台。再次,从外部环境上看:(1)金融危机之后虽然给国企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但也给这些在海外的企业带来大量的不良资产和投资损失。(2)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政治商业周期、重大自然灾害等,也会给国企的境外资产带来安全隐患和投资损失。

国有企业走出海外将面临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成因复杂,也包含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当前有一些声音认为,既然目前无法做到对这些风险的有效防范,既然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就说明当下国企尤其是央企的海外战略是存在问题的。与其冒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走出国门,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国内,或者与更具风险意识的民营企业“混合”后才走出国门。

这一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可辨驳之处,但仔细品一品又觉得有些问题。确实,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可以推动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也能够明确分工、互相制衡,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把国企规避海外风险的解决方案完全依托于混合所有制,似乎也有所不妥。

实际上,近几年国有企业“出海”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而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则呈现下滑趋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要承担实现国家海外战略及其它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根据经营收益来选择是否“出海”,因此会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着更多来自海外的风险。

比如,虽然我们知道某一邻国是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一些国有企业依然会选择参与到国家已经承诺援建或达成合作共识的项目,甘冒风险为两国睦邻友好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例如,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我们的邻国尼泊尔。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国对尼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7531万美元。中尼两国已经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尼泊尔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中资企业和个人在尼泊尔的投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尼泊尔最大外资来源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水电、基建等领域,参与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国企,比较有代表性比如中国电建、三峡集团和上海建工集团等。

相对于民营企业的机动灵活,可以对海外风险做到望“风”而行、伺“机”而动,国有企业为响应国家战略而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更像是一种必然。因为,在海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500强企业进行竞争,在竞争中逐渐加速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而相对与我们自身面临的海外风险,如今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为什么一百七十多年前,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国门而大量消耗枪炮弹药,如今却比我们自己还关心中国国有企业走出海外的风险,希望我们不出去才好?其中的缘由,相信不辩自明。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过于强调某一方都有失偏颇。实际上,既然选择了出海,哪会没有风浪。中国古代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又有哪一个不是九死一生。与其被潜在的风险吓爬下,不如提前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在风险控制上早作打算。

在国有企业走出海外的风险控制上,庞明川认为,主要是需要完善并购模式,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国企境外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第一,拓展海外并购模式,增加并购成功几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海外并购中,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在投资方式上则明显呈现出向非控股或少控股股权投资转变的趋势,比如持有少数股份、建立合资企业和联盟等。这无疑是一个上佳的策略——从中既可以积累和开展更为复杂的交易所需的经验,又可以融入当地的环境。第二,充分运用国际规则,灵活应对并购风险。从我国近期部分“走出去”企业屡屡受挫来看,目前跨境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主要是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并购资产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风险,二是投资所在地的居民和环境风险。

对于如何规避和减少政治风险,主要方式包括:(1)通过非官方的互惠互利项目规避所在地的政治风险,比如兴建学校、医院等;(2)及早和发生并购交易的所在国的审批机构沟通,以避免国家层面的政治风险;(3)选择灵活的并购方式,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不宜大张旗鼓,而应在保持低调的同时,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收购,或者在国内通过企业重组等方式“走出去”等,可能更有利于实现海外并购的目标;(4)央企还应精通国际商务运作规则和所在国的相关法律,通过限制性条款维护自身在海外并购中的权益。

当然,要实现海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仅仅靠风险防控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和监管机制,形成一整套系统化、常态化的解决办法。

原标题:境外国资已超12万亿 管理层腐败导致巨额损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北车合并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国资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