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淮上特高压建设二三事

2015-06-18 09:22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特高压电网建设送变电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6标段是在河网鱼塘建线路,铁塔吨位大,施工场地狭小,关键字就是“难”。不过在工程建设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锻炼了自己,以后再困难的工程都能战胜。这次我们在家门口做工程,一定做好表率,把工程干好。

——淮上特高压16标段项目副总工 何明

“起,起,再起一点!好,往里移,再移,就位!”6月12日,在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的淮上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南京变电站B相主变施工场地,现场施工负责人林正虎正指挥起吊主变铁附件支架。接下来这几天,他们还要陆续完成主变散热片、升高座、套管、油枕的安装,这些都是主变附件,安装好以后才能进入注油阶段。

GIS安装 攻坚克难

6月12日上午,我们随项目经理李刚进入施工现场,在1000千伏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场地上,我们一个施工人员都没见到。李刚看出我们的疑问,指着一座10多米高约有三四百平方米的房子说:“看到那个房子了吗?那是移动式装配车间,专门为GIS安装用的,人员都在里面。1000千伏GIS要求无尘安装,所以每一段的对接都要将房子移动到相应位置,在室内操作。整个场地325米长,有487个对接单元,需要移动20多次。”

据了解,GIS是变电站内除主变外最核心的设备,外面没有母线,全部通过内部电缆连接。在进场吊装的时候,要跨越两条电缆沟,地面距离达到17米,所以吊车吊臂需要伸长至40米左右。经过计算,单段37吨重的设备要用200吨的吊车起吊才能保证安全。项目总工韩鸣告诉我们,另一侧跨越地面距离更长,他们准备采用260吨的吊车吊装。

“装运500千伏GIS的大型货车进不了站,要用小型卡车倒运。这不,我们10几个人都在忙这个事。”一见面,现场电气施工负责人刘铁柱就无奈地说。厂家把设备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不可能用小型卡车,但现场通往500千伏GIS区域的道路只有3米宽,只能二次倒运才能进场,然后再吊装就位。调试专业出身的刘铁柱介绍说:“特高压变电站用的是GIS,比HGIS集成化高得多,母线全部在设备内部,通过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所以安装要求更高。”目前,现场正在进行吊装就位,接下来每段GIS的对接都将采用无尘化安装,整个过程需3个多月。

现场施工 争分夺秒

“A相主变已于10日注油完成,正在进行热油循环,循环过程需要60个小时,然后进行压力试验,之后静置72小时,安装才算全部完成。”李刚说。目前A相安装已接近尾声,B相、C相主变已就位,B相附件正在安装,而1台变压器安装过程需要30天左右。

在110千伏电容器区域,七八个人正在分两组进行地面组装,两台吊车将组装好的设备一层层吊起、就位,安装人员迅速安装固定。李刚告诉我,每一组电容器是6层,每层重量大约3吨,一共4组,8个人一般1个星期就能完成。据了解,500千伏侧耦合式电容器是单个的,虽然个头大,但是安装比110千伏电容器简单很多,一次吊装就能完成。

“主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砌填充墙及预埋水电管线,现场投入了30多个人。”土建负责人张龙说。由于南京站旁还要建一座特高压换流站,未来两站将共用一座主控楼。因此,现在的主控楼由原来的3层设计变更成5层,建筑面积由1600平方米增加到2000平方米。由于变更设计需要重新出图,直到2014年12月15日主体施工图纸才到项目部。“工期不变,工作量是原来的近两倍。好在我们加大了投入,抽调精干人员,加班加点,终于把工期赶了回来。”李刚说。(作者:张加德)

延伸阅读:

奋战在淮上线工地上:安徽+江苏+上海

原标题:淮上特高压建设二三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送变电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