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三巨头主导中国核电 其他公司控股核电站希望渺茫

2015-06-23 10:58来源:《财经》杂志作者:韩舒淋关键词:中国核电国电投AP100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2014年初,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AP1000与华龙一号的定位都表述为“一主一辅”,AP1000是国内未来核电技术的主线,华龙一号为辅。当时,华龙一号的融合还未完成,离开工也还遥遥无期,中核与中广核以出口核电需要先建示范堆为由,争取到华龙一号先在国内破局落地。

而到了今年5月,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中核肯定准备继续华龙一号”,“在很多厂址将做包容性开发,前期工作既适合华龙一号,也适合其他三代核电技术”。

显然,钱智民口中的其他三代核电技术,指的就是原本国内核电主线技术的AP1000。

目前除了中核集团旗下福清三期已经开工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之外,中广核旗下的防城港二期项目也计划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目前在等待国务院核准。除此之外,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广核还计划在宁德三期项目也采用华龙一号,开工两台机组。

可以肯定的是,原来中电投旗下拥有的尚未开发的核电厂址,包括广西白龙、广东湛江、江西彭泽、吉林赤松、广西桂东、湖南小墨山、重庆涪陵将采用AP系列技术。

在中国,目前形成的三大核电寡头都拥有自己的设计、施工队伍,同时拥有核电开发和运营资质,各大核电公司都不太可能将自己手中的核电项目交由其他核电公司来进行总包,采用其他核电公司的技术。中广核拥有的厂址,只可能上马中广核旗下的核电技术品牌,由中广核旗下的工程公司来总承包,对中核而言同样如此。

国家核电的出现,本来打破了这一现状,上届政府作出的统一技术路线的决策,将推行统一技术路线的主体交给了国家核电,这才使得中核旗下的三门核电站,交由国家核电与西屋组成的联合体来进行总包。

然而随着国家核电并入国家电投,国家核电失去了中立的技术公司地位。另一方面,高层领导也发生了变化,现政府是否会继续执行上届政府的决策,也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这一变化还不会发生。中广核后续计划开发的陆丰厂址、中核计划开发的漳州厂址,将依然按原计划采用AP1000技术。另一方面,华龙一号也刚刚开工,工程可行性还未得到完全的验证,现阶段也不存在大规模上马华龙一号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变数,有国家核电受访者表示,中国未来发展核电的规模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三家公司来共同发展。

根据2012年出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建与投运核电的总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截至目前,我国在建和在运核电装机总规模约为5000万千瓦,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考虑今年新开工其余机组,在“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还将至少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

世界核协会中国区主任傅默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虽然中国核电企业一直在谈论“走出去”,但是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而在远至2030年的发展规模预测中,尚未有官方数据出台。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中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测算,中国核电到2030年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至2亿千瓦。这将是目前中国核电在运与在建总规模的3倍到4倍。

正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有来自中广核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核电企业的发展重心还将是在国内,目前三寡头局面已成定局,对开发国内市场也有好处;而在国际市场,三家各自为战虽然会有所损耗,但毕竟国际市场的容量有限,开发难度也更大。

原标题:三巨头主导中国核电 其他公司控股核电站希望渺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国电投查看更多>AP10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