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访谈正文

薛静:传统电力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

2015-07-15 06:26来源:南度度节能服务网关键词:电力数据能源互联网薛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已经签订了长期用电协约的企业来说,如果发现高峰用电空间或者电量有余,还可以把余量空间或电量,向更需要的用户出让交易,这样企业就不止有节能的效益,还有节能量、负荷空间交易的效益,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起到了全社会参与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的作用,我认为这是这次电力改革最大的亮点。

卖电不能按卖白菜的思路去筹划

记者:这次电改建立的市场机制,会让电力还原为彻底的商品属性吗?

薛静:电力具备三个属性。首先,它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必须循环畅通的血脉,对社会具有普惠和调节的作用;其次,电力生产必须瞬时完成,对安全要求很高;再次,电力又是同质、无形的商品。这三个属性决定了电力是一种不同于白菜的特殊商品,但它毕竟具有商品属性,可以在商品市场上交易。

电力在生产、供应、交易过程中,还存在最高、最低负荷的调峰,有功、无功之间的调节,集中供应与分布式能源混合,跨区与就地供应的平衡,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和电源质量(尤其是频率稳定)等方方面面问题,所以电力这个商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附带的上述特性,就决定了它在市场交易规则和运送通道、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复杂性,本次电改将要筹划的市场机制与交易规则,显然不能以卖白菜的思维方式去考虑。

能源互联网起步阶段就不该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式

记者:最近能源互联网的话题也很热,您对此有哪些认识?

薛静:自从“互联网+”概念提出以后,的确是有不少企业纷纷开始介入能源互联网的筹划,为什么能源互联网会比别的互联网概念更热呢?因为电力本身拥有网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互联网,看起来似乎很容易结合,所以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热度非常高。

目前,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可以分为很多类,基本都是从自身产业视角出发来解读,并没有一个全社会的共识。比如说,有一种认识是通过收集分析大用户的用电量数据来产生增值服务;还有一种视角是把多元化能源组合起来,经过智能化数据处理形成优化供电方案,从而提供当地电量平衡关系的帕累托最优;有的把电力全产业链做优化筹划,达到电力供电成本最低效果;还有一些认为电力的物理流与交易信息流可以分开运行,以互联网思维实现用户需求至上和智能化服务,等等。总之,“互联网+”引入能源、电力,最关键的是将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信息透明、公开、对称了,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所有资源。

当前,大家都在从不同角度探索能源互联网,社会资本也在大量进入,我认为在能源互联网起步阶段,就不该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式,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要实现能源产业的最优化,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能源大数据,以用户侧需求为根本进行市场化开发和多种形式的配套服务。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国家,站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就像腾讯、淘宝、京东,虽然都有互联网的概念,但内容、方式和实现手段完全不一样,不能说谁是、谁不是,能源互联网也是如此。应该允许大家在不同层面、不同创业视角展开各式探讨,展现差异化,发挥各自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形成全民的数据共享机制,让整个能源全产业链实现最佳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行动计划应该鼓励各方创新,而不是规范、框死它

记者:您的意思是,民间探索先行一步,顶层设计再随后跟上?

薛静:没错,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创客”时代,大家都在积极发挥自己的最高智商和创新能力,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千万不要压抑它的可能性。

原标题:薛静:传统电力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数据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薛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