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访谈正文

薛静:传统电力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

2015-07-15 06:26来源:南度度节能服务网关键词:电力数据能源互联网薛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消息说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年内就会出台,如您所说,现在各方探索还没结果,那这个计划该怎么办?

薛静:计划可以是各种角度的。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我觉得应该出一个鼓励各方创新的行动计划,而不是一个统一行为规范的计划,更不要定一个统一标准的计划。

比如,行动计划可以在政策上保证能源互联网上的数据共享;在企业开展需求侧管理与数据平台构建、整合的时候,呼吁当地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再比如鼓励资本市场提供充足来源支持企业探索,国家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给予企业创业帮助的社会环境,等等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作用应该是积极倡导和正面鼓励,而不是规范、框死它。能源互联网目前的未知数比已知数更多,我们不该用有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无限的空间。

能源互联网卡位战开启,各有各的战略

记者:在这个无限的空间里,很多企业已经开启了卡位战,能否给我们分析分析他们的战略?

薛静:就我目前所看到的情况,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比较积极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开放式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阿里,他们完全从互联网思维来考虑能源互联网,考虑更多的是通过建设平台去增值服务,他们在做的事,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介入和整合能源产业的信息资源,产生大数据和海量用户,从而产生增值机会。第二类是传统电力企业,主要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去优化配置业务流程,考虑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采集将多元能源,特别是分布式能源通过微电网组合起来,优化利用并达到智能化目的。

有了大数据,电力“汽车”就有可能从北京开到新疆去

记者:这里面您比较看好谁?

薛静:我觉得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力企业各有优势。能源互联网是以能源业务为骨干的,所以企业必须对能源产业链充分了解,这也是能源电力企业的长板所在。当然,他们也有短板,就是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释放,容易陷入工业制造阶段的思维模式,市场化意识也相对薄弱,创新思维不足。换句话说,在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其实目前已经先有了可以跑的“汽车”(电力业务),从技术、人才和资本上看,构建“高速公路”(互联网)也不难,但是如何让他们结合好,并能让“汽车”“快速、灵活行进”,获得市场先机,这个方面电力企业目前似乎不占优势。

从互联网角度来看,领头的互联网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而且技术手段、研发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敏感度更高,所以他们把握机会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远远高于传统电力企业,这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他们的劣势是对能源产业链的不了解。

如果你阻止了马云,那么互联网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价值就难以更好地挖掘体现了;如果阻止了传统电力企业,那么万一进入的大资本搞不懂能源产业链的特色,又会导致衔接不上,所以这不是一个谁好谁坏的问题。两股力量一个侧重信息流,一个侧重能源流,我希望它们能够尽快形成对接,产生化学作用,我把这个过程叫做“聚变”,它不会只产生一种“物质”,而是会反应出各种各样的“物质”。嫁接后的能源互联网,既可以为电力用户和生产领域做好优化服务,又能同时实现增值效益,一举多得,为社会产生财富提供最佳模式效应。

我设想,将来运用能源互联网甚至有可能出现虚拟电量或者电量额度信息的销售,这是长短期电量交易与互联网思维结合后的线上交易的概念。什么意思呢?现在我在北京,可能只能买河北电,这是物理流决定的,但以后从虚拟电量的角度来看,我可能买的就是新疆电,甚至我还可以把富余没用完的电卖到新疆去。不要以为“汽车”开不到新疆去,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一切都有可能,大数据嫁接将带来无限红利。

原标题:薛静:传统电力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数据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薛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