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成绩与问题同在 新电改为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城市带来新契机

2015-07-30 15:28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余娜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电改带来新契机

电力系统运行方面的差异对需求响应在中国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但如火如荼的新电改却为需求响应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有专家认为,中国近来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举措能够在中长期支持需求响应的发展。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要求四个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北京、唐山、苏州和佛山借鉴上海DR试点的实践和国际经验,组织实施DR,完善电力应急机制。

可以看到,国务院不仅明确了需求响应和其他需求侧资源在确保电力供需平衡上的重要作用,而且重点提出了深化电价改革以及引入市场机制的目标。此外,有序地缩减行政需求规划以及鼓励用户与电力公司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举措应该能够为需求响应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基于中国现有的电力体制,“分阶段”的方式发展需求响应市场应该更加适合。在最初的阶段,需求响应项目可以考虑比较简单的设计,也可通过试点形式,增强用户对市场化机制需求响应的兴趣和认识。从“用户旅程”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的价值在于更好地促进用户兴趣和学习。另外,电力公司和负荷集成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源基金会电力项目主任王万兴还建议,在政策的层面上,应进一步把握新电改这一契机,让用户逐渐熟悉电价的市场特性,通过推广分时电价或尖峰电价来增加用户在高电价时段参与需求响应的效益。对于监管者和电力公司而言,也可通过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核算和更细致地定义系统服务,从而更好地支持对需求响应系统价值的估算。

小资料:他山之石

国际上的电力需求响应市场潜力巨大。在美国和欧洲,技术和政策上的发展降低了实施需求响应的门槛,也让决策者认识到需求响应的重要性。

在美国,电力需求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1970年,当时受监管的电力公司为应对不断上升的夏季用电高峰,提出了需求阿响应项目。在电力行业重组后,2000~ 2001年发生的电力能源危机和电力价格急剧上涨等一些问题,促使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重新评估需求响应在电力批发市场有效运作中的价值。

在欧洲,虽然政策一直侧重于提升能源效率,但是各类新趋势,如电力高峰负荷的增长、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远大目标、智能电表和其他支持技术成本降低以及“主动”需求侧所具备的潜力,提高了需求响应在欧盟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性。

以英国为例,电力系统高峰用电时期在冬季。根据2012年《非居民部门的需求侧响应》预测,非居民建筑的需求响应潜力为120~450万千瓦(或系统峰荷的3~ 8%)。此外,据“英国电力需求项目”指出,2012年1800万千瓦负荷(系统峰荷的34%)在技术层面上可视为适于提供需求响应。这一潜力将在2025年增长至2500~3200万千瓦(预计系统峰荷的37~ 55%)。

尽管上述驱动需求响应发展的因素及其潜在的效益与中国相关,有专家认为,经合组织国家的经验也许不能被直接借鉴,这在本质上是因为中国电力系统与经合组织国家电力系统的发展十分不同。这种不同凸显了根据中国特定监管政策环境设计需求响应项目的必要性,同时也必须对管理电力系统运作的实践方法和制度框架作出改变。

原标题:电力需求响应试点上海 取得阶段性成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