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售电服务市场正文

国网吉林:目光投向智能电网建设 跟踪“互联网+”智能化技术

2015-08-17 10:14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站国网吉林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升人员素质。技术攻关也好,管理提升也罢,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监控专业组建之初,从所辖各单位广招人才,有效利用技术人员多源化、熟悉现场业务的优势,以“青春大讲堂”“人人当老师、人人上讲台”等培训方式,加速现场业务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为了让监控人员牢固掌握业务流程,国网吉林电力还通过设备现场实地观摩、计算机仿真操作演练等方式,促进监控员熟练掌握变电站现场规程、遥控操作流程和各种典型操作步骤,培训和实践有效提升了监控员业务素质。通过公开招聘从基层走上监控员岗位的田耕博,在这种多样化、互动化的学习培训中收获颇丰:“我们不但全面接触变电站设备和运检相关知识,还熟悉了电网调度知识,这为我们快速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打下了业务基础。”

技术攻坚闯三关 牢筑防线保安全

在推进变电站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改造及调控一体化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坚持“顶层设计、谋划全局”,抱定“敢为人先、超前发展”的信念,瞄准电网运行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目标,突破重点技术,筑牢安全防线,超前开展500千伏变电站远方遥控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电网操控能力。

远方遥控操作是调控一体化核心能力再提升、再深化的最好注脚。然而,先行一步,就必须有面对风险的勇气,必须有攻坚克难的能力。

要安全、精确、可靠地实现远方遥控操作,“实传”“防误”和“可靠”是技术上绕不开的3个难关。立志开拓创新的国网吉林电力干部员工,每遇有难关当道,必生攻坚之志。

首克“实传”关。远方遥控操作的“实传”关,即如何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对吉林电网500千伏系统363组断路器、882组隔离开关的实际遥控传动,并确保监控系统中的遥控信息与现场设备严格一对一“点对应”关系。只有做到清晰无误的一对一“点对应”,才能避免信息交叉、遥控错误,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和唯一性。“我们专门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国网吉林电力调控处处长李振元说,“采集汇总了网内已有的500千伏变电站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信息数据,逐一关联对应的系统图形。对于新建500千伏变电站,必须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全部进行实际遥控传动,以验证数据信息的对应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传”可靠性,国网吉林电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还紧盯新技术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遥控准确性验证的技术手段,利用设备检修停电时机,实际操作加以反复验证,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攻破“防误”关。操作人员在千里之外遥控操作,如何在技术层面确保不出现误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国网吉林电力高度重视变电站遥控操作的防误管理,通过在变电站配置微机防误系统,实现全站的防误闭锁,有效防止电气误操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微机防误系统主站,加入网络秘钥、身份识别、反复校验等措施,实现对500千伏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子站的控制与协调,解决调控中心远方遥控操作和变电站现场操作的切换问题以及操作唯一性问题,达到对远方操作进行遥控闭锁的目的,防止误操作,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了第二道安全防线。

再战“可靠”关。实施远方遥控操作的主体是调控中心,而设备管理的主体为运检部门。如果被遥控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设备可靠性,那么在操作时可能出现异常,会造成操作中断。因此,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是实现设备远方遥控操作必须跨越的又一关口。“调控一体化是跨专业、跨部门的融合,经常需要联合攻关。”国网吉林电力运检部副处长袁鹏参与了这项攻关任务,“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我们与调控中心共同制定了变电站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力量重点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本体及操作机构全面‘体检’。”“地毯式”隐患排查治理范围涵盖了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电源、电机,以及隔离开关主体传动、连杆、拐臂和触头等各部分,对发现的异常和缺陷及时做到及时处理。该公司通过健康“体检”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消除了设备运行的薄弱点,保障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了运行可靠性,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了第三道安全防线。

原标题:实施技术攻关 重塑业务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国网吉林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