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企业正文

【聚焦】比亚迪破局:深陷困境认错反思 聚焦新能源汽车

2015-08-20 13:18来源:新财富作者:杜冬东关键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财务助力

在困境中转型,加之王传福急切取得突破,比亚迪对资金需求异常强烈。比亚迪的对外投资额,从2012年的不足10亿元,增至2014年的141.35亿元。

王传福不得不在财务层面辗转挪腾,将股权、债权等融资工具运用到极致,才得以解除现金流之困。

把握时机进行A+H股融资

2011以来,比亚迪通过股票IPO和发行公司债券,在A股及H股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近300亿元(表8)。上述融资项目的顺利完成,得益于王传福巧妙利用时机。

2011年比亚迪先后三次融资,获得54.2亿元资金。尽管在A股IPO的实际募资比预期额度21.92亿元少7.7亿元,但已是当时最后的融资机会。比亚迪2010年在汽车市场马失前蹄,但是当年的营收增速依然达到17.84%,加之2009年48.28%、2008年30.72%的营收增速,为其顺利融资留有机会。但2011年、2012年的经营情况继续恶化,营收增速分别降至0.78%、-4.4%,直接反映在当年的财报数据上。上述融资项目如再推迟半年,王传福的如意算盘只怕要落空。

分析近5年的融资不难发现,比亚迪避开了业绩达到冰点的2012年。2013年总体经营复苏之后,比亚迪继续发行公司债券、H股股份,融资高达63.42亿元。2015年上半年,依托漂亮的新能源业务“成绩单”,更是大手笔融资180亿元。

事实上,资本市场一直是王传福的福地,比亚迪在A+H股融资屡试不爽。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主板上市,市值超过百亿人民币。同年12月,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09年7月,比亚迪向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定向增发2.25亿股H股股份,更是名噪一时。

近5年的7次融资中,王传福组合使用股票与债券,分别融得200亿元、100亿元,其个人持股比例从2011年的24.24%稀释至目前的20.69%,在确保自身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高效配置资金。

以净资产担保获得银行贷款

非汽车板块业务的稳定经营,为比亚迪顺利融资奠定了基础。比亚迪以净资产作为担保,获得银行大量的授信额度及借款,满足了经营资金需求。如,2012年11月,比亚迪推出“零元购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动该项计划的资金正是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

数据显示,2012-2013年,比亚迪为下属各子公司经营提供的银行担保额度占净资产的比例从68.96%上升至76.45%。截至2014年,比亚迪对控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相互之间提供担保的额度达到237.97亿元,占当年审计净资产的93.82%。

比亚迪的短期借款从2012年84.18亿元快速飙升至2014年126.76亿元(表9)。分析其短期借款的结构发现,在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三类短期借款中,由净资产作为担保获得的保证借款占最大比例。如,2014年的保证借款金额为89.61亿元,占当年126.76亿元短期借款的70.69%;2013年的保证借款为78.16亿元,占当年短期借款的63%。这意味着,以净资产担保在比亚迪的短期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标题:比亚迪破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比亚迪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