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政策正文

广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2015-09-28 12:53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工信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特种功能材料。加快发展特种功能焊接、喷涂、密封材料,以及相关超导材料、智能材料与超材料;重点发展传感材料、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环保型可降解塑料、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等。

3.稀土与纳米材料。加快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制品、稀土功能助剂等高性能稀土材料;大力发展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硬质合金材料、纳米膜材料等新型纳米材料。

(四)生物医药产业。

1.蛋白类生物药。推进干细胞大规模扩增、分离和鉴定、干细胞定向分化与筛选、成体干细胞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干细胞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重组蛋白药物大品种、抗体药物和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重点发展彩色超声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医学影像设备等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培育发展肿瘤治疗设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血液净化设备等高端治疗设备;加快发展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体外诊断设备。

3.特色南药。重点发展岭南道地药材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中药新药品种,推进名优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及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中药饮片先进生产工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加快实施《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细化时间节点、指标分解和推进步骤,确保各阶段目标如期实现。选择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产业较为集中的集聚区或园区,打造1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重点培育一批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企业,建设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扶持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推广重点行业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工厂培育试点。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中央研究院、工程化平台,加强智能制造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多样化发展,推动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培育发展智能医疗设备,推广智能轻工日用消费品。到2017年,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制造业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50台;到2020年,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制造业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100台;到2025年,制造业智能化深度渗透,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帮助试点企业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推进“互联网+制造”,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推动制造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促进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各环节在线协同。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智能安排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能耗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到2017年,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0 家,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300家,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到202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三)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支持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实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引进更新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技术设备,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推进珠江两岸制造业错位协调发展,珠江西岸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打造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东岸重点建设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龙头项目,打造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发挥珠三角地区共建作用,支持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和投产。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2万元/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 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4万元/人;到2025年,制造业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国资委、质监局、海洋渔业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工信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