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能源改革大幕徐徐开启 市场准入证"玻璃门"紧闭

2015-10-10 08:16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关键词:能源改革五大发电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被迫作假

2006年12月,商务部发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尽管法规赋予了民营企业从事成品油零售和批发业务的可能性,但所设置的门槛却过高,使得民营企业无法真正从事成品油销售业务。”张利宾表示。迫于无奈,许多民企往往只能在合同中将需要资质才能经营的商品故意写成不需要资质就能经营的商品,但这样做也为交易合同的合法性增加了风险。

2014年发生的“华信石油(广东)有限公司诉广东中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就是典型例子。

据了解,广东中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能源”)拥有柴油供应市场,他们与华信石油(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石油”)合作,由华信石油寻找柴油货源,双方签订了《油品购销合同》。由于华信石油没有经营柴油业务的资质,所以合同中约定的标的物是“船用燃料油”,而实际上则是国家实行特许经营许可的国Ⅱ柴油。双方约定的价格是每船5000吨,每吨7570元。但在实际履行中,中裕能源却在发货通知中改为每船6000吨,每吨7370元,由于不同意价格调整,华信石油未发货。中裕能源随后向广州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对方履行合同。仲裁庭经过审理,认可合同的有效性,要求华信石油履行双方之间的合同。华信石油于是向广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油品购销合同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规避国家强制监管,其行为严重扰乱了成品油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且违规经营难以保障成品油质量。最终,法院裁定撤销了广州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

张利宾认为,法院之所以作出如上判决,主要是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虑,但显得过于保守。从未来油气改革方向看,《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资质门槛过高,不利于油气行业下游的充分竞争。未来改革应该进一步放低资质的要求,取消不合理的限制。

以法律保护改革

虽然能源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企业进入能源行业后则会面临合法权利得不到保护的尴尬局面。

例如,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等,但我国至今尚未制定出民间资本进入油气上游领域的法律规范,导致相关合作方虽然就投资分成比例达成一致,但由于参与投资的民企缺乏相应资质面临合作经营行为被认定为无效的致命风险。

2014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规定,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这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天然气管道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是,由于上游气源基本被三大石油公司所垄断,民企投资建设的管道可能面临上游供气的不确定性,易被国企所左右。

“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能源行业市场放开。但市场放开并不意味着没有监管,如果反垄断没有监管的话,市场放开之后无序竞争,结果就是对资源的新一轮掠夺,以及大量的权钱交易。”张利宾说,“市场放开一定要跟监管一起进行,否则改革不会成功。”

原标题:能源改革大幕徐徐开启 市场准入证"玻璃门"紧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改革查看更多>五大发电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