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六点看懂万亿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场

2015-10-13 08:45来源:能源情报作者:张旭东关键词:电力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电力电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专家这么说——综合管廊建设中全产业链布局的最具优势

下水道被称为“城市良心”,过去不少城市受到大雨内涝、管线爆炸、路线塌陷等问题困扰,产生一系列“地下”问题,普通人深受其苦。

这个局面未来将有大的改观。在国家推动和支持下,囊括了各类管道的地下综合管廊正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中冶集团综合管廊建设相关单位,就综合管廊建设的优势,及目前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包括中冶华发公共综合管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振辉、中国二十冶华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冷绪中、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李跃飞、王瑀等参与,其中部分专家直接参与过国家地下管廊政策的设计与咨询。

PPP融资方式待完善

刘振辉:一般而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多种融资方式,包括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政府企业联合出资模式(PPP)、特许权经营模式,企业一般在里面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工作,后期政府分期购买服务。

现在很多地方的综合管廊项目,成为地方政府找钱的工程,大多采用PPP(政府企业联合出资方式融资)模式。政府一般通过招标,拉企业作为合作方,也作为资金提供方。央企在融资成本上较低,有经验积累,加之社会责任考虑不少都在考虑参与其中。

综合管廊建设以及地方政府的理念都需要转变,综合管廊社会效益大,地方政府应该从总体考虑收益,同时在建设上也要和企业共同承担,在后续运营方式上有所创新,可以将管廊维护运营外包,购买服务。

李跃飞:综合管廊建设投资额大,单靠财政支出无法支持,地方政府建设综合管廊主要考虑资金来源,以及承担的责任。建设综合管廊的融资一向是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在财政补贴之外,地方政府还是希望具备资金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综合管廊。

因为融资额大,地方政府PPP项目一般都希望建设方承担融资等多重功能,央企和社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区别。但因为综合管廊投资大,如果全面铺开,建设企业将承担融资和负债重负。地方政府建设综合管廊主要考虑资金来源,以及承担的责任。

对央企而言,资金成本低是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优势。但是就算央企,也会面临财务压力。地方政府应该更多看到PPP购买服务、回购的一面,而不能单纯将PPP作为融资模式,让企业在其中承担高负债风险。

原标题:六点看懂万亿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系统查看更多>地下综合管廊查看更多>电力电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