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报道正文

【会议实录】2015年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一)

2015-10-17 11:30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智慧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是第一届能源互联网大会,我们希望每年都可以交流一下,能够有不断技术进步,有政策的改革,通过技术的进步,政策的调整和极致的创新才能把能源互联网事业推向前进,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看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是从你们的企业,技术,项目,应用的角度来看的。但是李主任讲的不是,他从国际的角度,从全球的角度,从大国和大国之间博弈的角度来宣传这个问题。这就明确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微观和宏观的关系,也理清了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

下一位进行演讲的嘉宾是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也是我们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创新联盟的首席能源互联网的专家冯庆东先生,大家欢迎!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 冯庆东】: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汇报一下能源互联网基本的概念与架构,第二能源互联网基本形态与特征第三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链,第四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案第四能源互联网多层级开放平台。

以上几位领导都讲到处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一个低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第二个方面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第三个方面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众所周知气侯和环境发展,变化对能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个是我们使命和责任。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其大量介入将改变化学电力系统结构,包括电源结构;未来能源互联网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可再生能源高深凑性,第二非线性随机性,第三多元大数据特性,第四是多尺度动态特性,有的在分钟级优化,有的在毫秒级优化,甚至是几天优化。

我们对能源互联网理解,它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以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为主,采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分布式EMS对分布式能源设备实施广域优化协调控制,这样一种智慧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包括分布式EMS,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包括储能装置,便六装置,CPS,SDN等等,这个是能源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关键环节,包括软件定义网络和多种智能终端,包括各种仪表来组成;

能源互联网从主干网到广域网将来呈现交直流混合的形态。会呈现分布式和协同的形态,这个过程以用户为中心,这个也是能源互联网突出特征,这个过程中微网体现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单元,也是未来能源投资公司的对象,也是未来的受电主体,将重点发展面向工厂,商业,园区,新型社区。未来能源互联网主要目标,包括接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发展气体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消费习惯,这个国家也提储能源生产革命,能源消费革命等等,提升火电机组 冷或性与调节性。维持功率平衡,实施煤清洁燃烧,逐渐减少基荷火电厂。 提升电网架构的灵活性,第三提升负荷的冷或性,实施需后侧用能管理,需求响应,直接负荷控制等等,逐步比较直流负荷,采用直流方式实现电动汽车和到电网,电网到电动汽车。

能源互联网主要特征与功能定位,主要呈现出可再生,分布式,开放性,互联,智能化!能源互联网本质上通过能源互联,信息互联,能源与信息融合,构建复杂交互式网络与系统。后续能源互联网建设大部分在这几个层面要开展大量研究工作。能源互联网功能定位,支持实现能源生产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互联网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未来用户既能源生产者,又是能源消费者。

能源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融合,融合及乱资源和物理资源等等,未来能源基础设施与信息融合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在基础设施这个层面要实现能源的互联,第二个层面在中间这个层面,包括一系列的通信的支撑和其他方面技术的支撑,形成信息的互联。在最上面这个层次,包括能源的服务,能源的决策,包括优化控制,在这个层面更多呈现储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智能化的功能在这个层面形成,在这个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这个是现有因特网技术,它传输的速度,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 满足要求。未来随着的技术发展,通过软件定义的变成可以实施能量流精准输出。

中国能源互联网研究进展,中国提出了智能能源体系架构,国家能源局2011年开展了中国智能能源体系专题研究,提出了智能能源体系架构,模型,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实施按等,主要是以配电网为载体,在终端用能层面,采用智能仪表,EMS,DSM,DR,节能,能效实现能源智能控制。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一个是中国能源利用率目前低于国际的水平,这个很重要现实问题,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模式。从接纳可再生能源,节能,体提供能效入手。刚才领导讲话也是围绕这个中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能源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