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老牌核电强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沦落至“没钱、没技术”的?

2015-10-21 08:48来源:能见度作者:韩舒淋关键词:英国核电核电项目核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大来自德国的巨头莱茵和意昂本来联合拥有有着两个核电厂址的地平线项目开发权,不过由于德国国内的弃核政策,该项目被挂牌出售,最终被日本日立公司购得,这也决定了地平线项目将采用日立旗下的沸水堆技术。

还有一个厂址开发权的NuGen项目,原本是六巨头之一的Iberdrola与GDF Suez联合控股开发,之后东芝先后收购了Iberdrola和GDF Suez在这个项目中50%和10%的股权,成为NuGen项目控股60%的控股股东,由于西屋公司是东芝的子公司,因此该项目预计将使用西屋的AP1000技术。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不仅现有的核电项目被法国的EDF Energy控制,其未来计划开发的核电项目,虽然一度被六大能源巨头所拥有,也都逐渐卖给了有能力进行核电技术开发和工程总承包的核电公司来主导。而英国政府在这轮重启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定差价合约(CfD)来吸引投资者,以及通过监管部门的通用设计评估(GDA)程序来确保新建核电站所用技术的安全性。新的核电项目,将主要由来自国外的投资者来主导。

纵观英国核能发展的历史,在从核能发展之初领跑了全球二十年之后,首先放弃了自主的核电技术,也失去了借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能公司的机会。在投资主体方面,通过私有化改革,将包括核电投资在内的能源投资的主导权交给私有化的电力公司,这些电力公司又有不少被英国国外的能源巨头收购。这最终导致了英国核能在20年的黑暗时期过去之后,想要重新启动时,不得不仰仗海外的核电巨头前来主导开发。

一点点总结

我无权评价这样的发展过程是优是劣,不过至少就现状来说,英国市场成了海外核电巨头争夺的战场,这样的热闹里,英国本土的公司只能扮演配角的角色。当然,为了开发英国市场,包括AMEC、罗罗在内的一批历史悠久的英国公司依然会分到不小的蛋糕。

针对整个发展过程,我试图对此过程做一点小总结,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在产业管理上,随着私有化的进行,国有企业逐渐解体退出,政府对能源领域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这一方面促进了能源市场的繁荣,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中长期发展的掌控。这样的结果,导致英国在80年代首先放弃了自主的气冷堆技术,这或许是技术特点及成本决定,但是在决定引进压水堆技术时,也并没有配套的自主化方案提出,并且随着电力公司的私有化,5台压水堆机组的计划最终只建成了1台。英国此前本土的核工业发展的市场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从此再也没有在国际核电市场上以主角身份参与竞争的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英国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