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老牌核电强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沦落至“没钱、没技术”的?

2015-10-21 08:48来源:能见度作者:韩舒淋关键词:英国核电核电项目核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能源政策上,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和调控,让核能在受到廉价油气资源的冲击时,变得不堪一击,陷入停滞。关于这一点,我由不得想起2013年10月参加世界能源大会时,西屋总裁Danny Roderick提的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观点:尽管美国核能当时受到廉价页岩气的冲击而显得缺乏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油气资源的价格波动性要远高于核电,所以,对大的电力公司来说,让核电持续保有一定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等到未来气价飙升的时候再想起核电,就已经晚了。事实上,英国最初决定发展核电,和导致其石油供应受到威胁的苏伊士危机关系莫大,然而到了80年代,北海油田的开采,让核电在英国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但是等北海油田20余年的辉煌逐渐黯淡,英国重新变成能源进口国的时候,其国内核能的发展已经衰退了20余年,不复再有东山再起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所以,对于能源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当前三五年的经济性,还需要考虑30到50年可能面对的变化,以及当下能源政策对以后相关产业的长远影响。

在投资体制上,这一点的历史沿革在本文第二部分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随着国有电力公司的私有化和其后的收购,英国的能源供给有不少的比例已经由国外的能源公司来进行,而其中的核电项目已经完全被国外能源公司所控制。在这样的投资体制下,EDF控股的厂址,显然会优先使用法国技术,日立控股的厂址,显然会考虑使用沸水堆技术,东芝控股的厂址,显然会力推AP1000。可以说英国8个待开发的厂址目前竞争局面的形成,其源头就始于电力公司的私有化。英国国内的核工业一方面在20年的衰退期中逐渐式微,在新的机会来临时,也完全没有能力成为主角来施展拳脚。

最后的最后,本文主要探讨英国核能衰退的历史,对英国电力市场改革无意评论,英国始于8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而深刻,在能源领域的改革也是我国电改参考的重要样本。我只是想针对这场改革对核工业的影响做一点梳理。核电本身有着能源商品的市场因素,但是也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特殊性。中国的核工业有悠久的自力更生发展史,在核工业体制面临改革的时候,俄罗斯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韩国模式都有人提及,不过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太可能走上英国模式。

(选自《南方-能源 观察》2014年10月刊,微信版本有所改编,文末“一点点总结”部分内容为针对微信版本撰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英国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