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供给侧改革的中国式逻辑与国际范

2015-12-07 14:22来源:佛山日报作者:刘胜军关键词:售电侧改革需求侧管理供给侧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国:撒切尔主义

与美国类似20世纪70到80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

整个70年代,雇佣了全国25%劳动力的国有部门只贡献了10%的GDP。很多国有企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还需要政府财政来补贴,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财政压力较大的同时,经济整体不断下滑,出现通货膨胀与紧缩并存的状态。而撒切尔1979年上任首相后,给出的药方是“私有化”。英国政府不惜以就业为代价,紧缩货币供给。此外,撒切尔政府对没有必要保留国有成分的公司进行了大胆的私有化改革,如阿莫仙国际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此外,诸如电话、天然气、水、电力等战略性国有部门也陆续上市。撒切尔政府还通过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81年后,英国经济就开始触底反弹。国家财政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不久后还大幅好转。

发展动力源自“供”还是“需”?

文/杨明生

我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凡是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乃至危机,不是源于供给就是源于需求,或二者兼而有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经说过:“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经济学家,因为它所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此话似乎有些戏言,倒也言之有理,其内涵深刻,道出了学会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道出了解决好供给与需求的艰巨性,道出了经济学家的重要使命。

亚当˙斯密:供给创造需求

18世纪初,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首先创立了古典经济学,其核心理念就是坚持实施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后来,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更是提出“供给创造需求”。“萨伊法则”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认为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的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仔细一想,“萨伊法则”也不过是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理论的发展和通俗化:只要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市场自发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会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达到自动平衡。亚当˙斯密和萨伊的理论今天看起来有些天真,甚至让西方各国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却无从下手,但在它诞生的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自由市场却是蓬勃发展,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供给创造需求的繁荣景象。

凯恩斯:需求创造供给

如果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市场经济的一服高能兴奋剂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是医治市场过度兴奋而疲惫的一服良药。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正是“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坚持放任自由,结果是危机日益严峻。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看准这一时机,向继任的罗斯福总统提出:任凭市场自由调节是无法实现经济自动平衡和充分就业状态的,当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存在闲置资源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复苏经济。凯恩斯做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出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美国经济,此后,凯恩斯主义也成为战后各国在应对经济低迷时本能所反应的措施,但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滞胀”沉重地打击了这一理论。

其实,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根本的共同失误是“假设”了供给环境,没有足够意识到生产力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总供给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事实上,人类创造了上一时代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然而这些原来让人难以想象的供给,并没有充分满足人类的需求,原因在于人类作为一个适应环境进化的物种来说,其需求是无限的。

正因为如此,现实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虽然离不开消费需求的动力源,但更为主要的支撑因素从长期考察却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给对于需求的回应与引导。这些或许正能给今天困境中的我们一些启发。(作者系中国人寿保险总裁)

原标题:中国拥抱供给经济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