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供给侧改革的中国式逻辑与国际范

2015-12-07 14:22来源:佛山日报作者:刘胜军关键词:售电侧改革需求侧管理供给侧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新供给学的破与立

文/贾康

首先,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比较直率地指出了主流经济学理论认知框架的不对称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虽然各自强调不同的角度,但都存在着忽视供给端、供给侧的共同问题。

第二,我们还直率地批评了经济学主流教科书和代表性实践之间存在的“言行不一”问题。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关键性的、足以影响全局的操作,首推他们跳出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来实行的一系列区别对待的结构对策和供给手段的操作,这些在他们自己的教科书里面也找不出清楚依据,但在运行中却往往得到了特别的倚重与强调。

第三,我们还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政府产业政策等供给侧问题在已有经济学研究中的薄弱和滞后。比如,在经济发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产业政策”方面,尽管美国被人们推崇的经济学文献和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均对此很少提及,但其实美国的实践却可圈可点,本应经世致用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在这一领域,其实是被实践远远抛在后面的“不够格”状态。

接着还要说一下我们的“立”。我们特别强调的是经济学基本框架需要强化供给侧的分析和认知,这样一个金融危机刺激之下的始发命题,需要更加鲜明地作为当代学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环节和创新取向。

其次,我们强调正视现实而加强经济基本理论支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比如“非完全竞争”,应作为深入研究的前提确立起来,因为这是资源配置的真实环境,牵涉大量的供给侧问题。过去经济学所假设的“完全竞争”环境,需求分析主要处理总量问题,指标是均质、单一、可通约的,但供给分析要复杂得多,更多的中长期问题和“慢变量”问题,也必然成为供给侧研究要处理好的难题。第三,我们认为市场、政府、非营利组织应各有作为并力求合作,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此外,我们特别强调了制度供给应该充分地引入供给分析而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认知体系,即物和人这两个视角,在供给侧应该打通,通过这样的“立”来回应转轨经济和中国现实的需求,形成的核心概念便是我们在理论的建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中,必须更加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需求方面的认识,落到中国经济学人所处的现实中间,必然合乎逻辑地特别强调要“以改革为核心”,从供给侧入手推动新一轮“全面改革”时代的制度变革创新。(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原标题:中国拥抱供给经济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