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广东:未来电网、智能制造如何携手共进?

2015-12-11 16:19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陈克迁关键词:电力需求电网企业智能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数读

东莞供电局供电量及最高负荷

供电量2013年617.2亿千瓦时2014年655.72亿千瓦时2015年(前十月)555.66亿千瓦时

最高负荷2013年1176万千瓦2014年1269.328万千瓦2015年1298.82万千瓦

A用电需求:产业转型倒逼电网

“修炼内功”

近年来,电网企业从更注重输配电环节向消费侧延伸,实现智能化的电力消费。随着工业4.0的日趋逼近,传统的电力生产消费模式能否跟上企业发展需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东莞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要产业特点,以市、镇、村、村民小组“四个轮子一起转”为典型招商引资方式,短短30年,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上世纪初便率先跻身中国城市“三千亿俱乐部”。“那时低端制造比较多,客户对电的要求就是有电用。”东莞供电局副局长王鑫根向记者介绍,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东莞不少街镇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卡脖子”的问题,近些年电网项目选址难、征地难、补偿难、协调难制约电网建设,“供电能力不佳、变电容量不足、电网建设滞后”成了“制造之都”供电之痛。

自2008年金融风暴后,东莞这个曾经的制造业重镇在经历了持续的经济下滑后,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飙升,诸多因素迫使东莞必须转型升级。“我们生产线以前需要1000多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00来个员工。”在位于东莞市道滘镇的广东东鹏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机器换人”后,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生产,该厂用电量增加了2倍,但成本收缩了一半,产值增加了近2倍。“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市政府曾做过一系列努力,而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机器人产业被列入该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方向。”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技术进步与质量科科长刘庆棠说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莞选择的就是一条“无解”的“中国式”发展模式,而且在短时间内能获得某种成功。但一旦面临经济风暴,由于“内功”的不足,企业往往容易陷入困境。现在“机器换人”算是练就“内功”的方式之一。

“机器换人”让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据悉,目前许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已纷纷加入智能机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引进中来。“也许三五年制造业就可以大规模上机器人,到时候我们的电网能否跟得上客户的用电需求,还得打个问号。”王鑫根提出疑虑,他认为,从传统的电力供应小格局里走出来,客户所处行业形势都影响到需求侧变化。

在他看来,随着电改逐步深入,谁能最快、最准确满足用户需求,在最少成本下为用户创造最高的价值,谁就将获得用户的选择,从而在竞争中获得领先。电网企业要主动融入客户的生态圈,通过大数据强化对用户的需求感知,依据数据分析来进行运行调度、资源配置决策,并基于分析来匹配服务需求。

原标题:未来电网、智能制造如何携手共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