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材料评论正文

续航灵丹?简析石墨烯对电池技术发展的贡献

2015-12-28 08:33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闻岩关键词:石墨烯电极材料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使用了多孔体的阳极材料。即使用了渗氮多孔石墨烯,在其上吸附二氧化钌(RuO2)作为反应催化剂的材料结构。

这种纳米级多孔石墨烯材料,带有100-300纳米的微细孔洞,通过这些微细孔洞中,可圆滑地传送锂离子、氧气以及电解质。并能够储藏在放电反应中生成的过氧化锂离子。同时,因为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兼具促进充电时所以进行的过氧化锂离子的分解反应的效果。

研究小组通过扫描电镜(SEM)的检查发现:经纳米多孔石墨烯电极的充电前后状态对比,充电前在多孔石墨烯孔洞中存在的过氧化锂离子,在充电后已经消失;而经过放电过程后,多空石墨烯孔洞中复又充满了过氧化锂离子。

另外,经穿透电镜(TEM)对经过50次充放电后二氧化钌纳米粒子的状态观察,没有发现离子尺寸的变化,由此得知多次重复充放电过程并不会带来催化剂的劣化。

四、展望

如前所述,石墨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蓄电池电极材料。如果电池技术中能够使用到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电池的性能,进而使目前只能局限于城市内部交通的电动车,成为与内燃机车并驾齐驱的交通工具。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关于石墨烯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阶段。与实际应用仍然间隔着千山万水。

我们知道,某项技术在实验室中被证明是可行的,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实验室中技术的实现方法,与工业生产中的实现方法完全是两种境界的事物。

比如,同样是制取氧气,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实现;而在工业生产中,则是通过液化空气来实现的。

实验室制氧是通过化学反应;工业制氧是物理反应。同样获得氧气,两者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原理。

实验室中即使能够制取出石墨烯,也并不意味着石墨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更不能认为使用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的蓄电池已经可以进行量产。

在实验室里得到的成果,仅仅是证明了某种物质能够实现某个目标,在原理上可行。与正式的大规模工业化量产仍然相距甚远。

一般来说,某项技术在实验室取得成果后,在不考虑各种行政部门的审批以及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至少需要以下的几个步骤才能真正进入生产环节:

推荐阅读

石墨烯又惹祸了?揭穿充电7秒续航35公里的谎言!

又是空欢喜?近期哪些电池技术最靠谱?

原标题:解决电动车续航的灵丹妙药?简析石墨烯对电池技术发展的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电极材料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