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十三五”煤化工基调:技术工程化及产业化示范

2016-01-05 14:20来源:煤化工114论坛关键词:煤化工煤化工项目煤制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炼油:有效控制炼油总能力过剩

炼油能力过剩,是“十三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会议公布了“十三五”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炼油能力控制在8.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达6亿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炼油总能力超过7.5亿吨,“十三五”末将升至9.6亿吨。即便我国淘汰产能低于200万吨/年的小炼油项目,并停建、缓建部分新建项目,2020年我国炼油总产能也至少增至8.6亿吨。然而,由于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推广,2020年成品油消费量预计为3.52亿吨,对应原油加工量只有6亿吨。

更进一步说,成品油消费结构将凸显“汽高柴低”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石油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的柴汽比为1.41,比2015年下降0.72,这对我国“以柴油产品为主”的炼油装置带来压力。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采取4项措施推动炼油业转型发展。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有序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中俄、中哈、中缅陆上原油进口通道配套石化项目布局;推进大炼油与芳烃、烯烃一体化布局,按照“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原则优化产品结构。二是严控炼油能力过快增长趋势,严格炼油项目环评等审批程序,鼓励优势企业完善炼化一体化配套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加快淘汰200万吨/年以下、油品质量不达标、环保能耗不达标的装置。三是优化原料结构,充分利用炼厂轻质资源,回收干气及液化石油气并加以利用,提高原料中的轻烃比例;适当发展进口丙烷制丙烯项目,合理布局对二甲苯项目。四是促进产品高端化发展,促进油品质量升级并健全油品质量标准体系。

化工新材料:有效提高行业贡献率

整体竞争力不强,自给率不高,是当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议公布了“十三五”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目标: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超过80%。其中,工程塑料国内自给率超过70%,高性能纤维自给率达60%,芳纶自给率100%,高性能膜料自给率达75%,电子产品自给率达66%。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为60%。2014年化工新材料对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是美国、西欧地区、日本,分别占比26%、19.8%和16.9%,中国大陆排名第四,占比15.6%;从化工新材料对本国化工行业的贡献率看,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排名前三,贡献率分别为38.1%、19.1%和18.8%,中国大陆排名第六,占比仅5.1%。

从细分行业看,氯硅树脂、聚氨酯材料自给率高,均超过90%;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自给率在40%~70%,但在己二腈、三元乙丙橡胶等高端领域存在技术空白;高端聚烯烃树脂领域存在较多技术空白,市场占有率不高。

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从4个方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空白”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重点推进聚碳酸酯、聚芳醚醚腈等工程塑料和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树脂的研发工作,积极开发卤化丁基、氢化丁腈等特种橡胶和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已有品种质量,重点突破T300级、T700级碳纤维的低成本、稳定化、规模化生产技术,提升聚甲醛、PET/PBT树脂、聚苯硫醚、尼龙等工程塑料的产品质量。

三是消除上游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加快发展己二腈、1,4-环己烷二甲醇等关键配套单体和工程塑料合金,加快己烯-1、辛烯-1等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研发工作,推进高性能聚烯烃产业化。

四是围绕下游重点领域需求发展高端专用产品,重点加快开发水性、无溶剂性聚氨酯树脂、人造板用聚氨酯黏合剂、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并推进聚氨酯产品在节能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

原标题:"十三五"煤化工基调:技术工程化及产业化示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化工项目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