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5年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重大能源项目取得突破)

2016-01-26 10:1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重大能源项目火电建设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扎实做好民生工作,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按照自治区第五个民生建设年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区安居富民工程开工建设30.5万户,开工率101.68%;城镇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27.44万套,开工率101.27%。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建设。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60.34万农村居民和5.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300公里,改善26个乡镇、380个建制村、90万农牧民通行条件。筹集资金74.66亿元,用于9611个村级民生项目建设。下达扶贫专项资金30.12亿元,支持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扶贫开发。落实纺织服装产业、民族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短平快”项目等带动就业措施,预计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0万人次。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1.96万平方米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任务,实施了17所中等职业学校和6所高等院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累计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6个,新建、改(扩)建地市级医院5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675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快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3.5万人,参保率达到95%;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127.33万人,参合率达到99.8%,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30元提高至39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老年养护院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2所、儿童福利院4所、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15所,弱势群体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工建设自治区档案馆、新疆艺术中心和新疆文化译制中心,启动实施伊犁将军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日图热格国家森林公园等11个重点抢救性文物、自然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全面建成,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保护得到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取得实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奎—独—乌大气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博斯腾湖和赛里木湖等重点湖泊生态环境治理、吐曼河和额敏河水污染治理、可可托海工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整体进展顺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覆盖范围显著扩大,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扎实开展玛纳斯县、昭苏县、泽普县、和田县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阿勒泰地区、特克斯县、博乐市等3个地区、县(市)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获得国家批准。稳步推进湿地保护、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察制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完成了“十二五”后两年节能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了152个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项目。推进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启动低碳试点社区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利改革。预计2015年末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控制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量目标之内。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的天数比例由2010年的72.9%提高到85%,超过80%的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

(七)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对口援疆工作呈现新格局

高效推进以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卫生、就业等为重点的援疆项目建设,全面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2015年开工建设援疆项目1205个,新增到疆援助资金110.2亿元,五年累计援助资金580.3亿元(不含计划外资金)。全年执行与援疆19省市经济合作项目2162个,占外省项目总数的74.81%,到位资金1982.89亿元;五年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6003个,到位资金8808.79亿元,产业援疆取得显著成效。启动新疆中科援疆创新创业基金,已募集资金4.5亿元。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543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400亿元,年均增长10.7%,增速由全国第29位跃升到全国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063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非石油工业占工业的比重由40%提高到6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由32.5%提高到44.9%。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水利、交通、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和投产,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连续五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大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644元增长到24900元,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643元增长到8850元,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国前列。就业、城乡居民住房、社会保障等一批长期存在的民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任务艰巨。二是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匮乏,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综合创新能力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企业创新能力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明显滞后。三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特别是控制性水利工程和交通大通道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铁路、公路、机场密度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8%、22.6%和45.7%,水利和交通仍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四是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国家对水资源、能源资源、建设用地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我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就业形势严峻。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覆盖面不足,全区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六是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占全疆扶贫人口的85%,加快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七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经济探底过程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上述问题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防范风险、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大能源项目查看更多>火电建设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