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中国煤炭工业运行情况及“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解读

2016-02-23 11:12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刘艾瑛关键词:煤炭市场煤炭企业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煤炭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全行业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5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全行业共培育成立了1个国家级、2个行业级和1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行业共荣获国家科技奖励35项,其中“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煤炭资源开发、煤炭转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大型矿井建设、燃煤发电超低排放、现代煤化工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等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科技工程示范深入实施。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兖矿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投入运营,神华宁煤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千万吨级高产高效自动化矿井、智能矿山、绿色生态矿山、煤与瓦斯突出防治、高承压及深部矿井防治水、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矿井下高效选煤、褐煤干燥提质、煤炭转化、煤炭综合利用等领域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推广。2015年,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5.9%,比2010年提高1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4.2%,提高2.8个百分点;矿井抽采瓦斯利用率达到46.4%,提高15.7%。同煤塔山煤矿循环经济、神华宁东煤化工产业等一大批循环经济园区相继建成,实现了集中生产、集约发展,初步形成了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全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装机达到8400万千瓦,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达到或低于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水煤浆、型煤、低阶煤提质等洁净煤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

煤炭行业脱困升级迎来新阶段

近些年,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煤炭需求增速放缓,2014年煤炭需求减少2.9%,2015年预计下降4%左右;另一方面,近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目前现有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规模11亿吨。与煤炭消费需求相比,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与此同时,煤炭进口继续保持高位,进口煤炭价格仍具有较大竞争力。二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依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煤炭安全开发、洁净生产、深度加工仍面临诸多问题。三是体制机制约束。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粗放,税费负担重,社会职能分离难,退出机制不完善,制约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针对煤炭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召开了46次联席会议,围绕“控制总量、减轻负担、规范进口、金融支持、改善考核、转型发展”等六个方面,研究制定了40多项政策措施。2015年以改善供求关系为核心,以严格控制违法违规煤矿建设和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等“四个严格”为重点,推进煤炭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市场供需平衡。主要产煤省区政府围绕减轻企业负担、人员安置、企业转型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煤炭企业加强自律,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主动减产停产,降本增效,努力克服市场下行带来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围绕行业脱困升级,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经过多方努力,违法违规煤矿建设生产得到了遏制,产量盲目增长和劣质煤进口得到了控制,企业负担重的问题有所缓解。近期,国务院决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煤炭行业脱困升级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脱困升级的攻坚之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将是今年的主要任务。去产能不仅要在量上做减法,还要在调结构上下功夫,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产能,更加注重绿色、高效、安全开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在提高煤矿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减人提效;更加注重煤矿合理设计,简化工艺,实现集中集约开采;运用“互联网+”,补短板,推动煤炭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创新企业商业模式,拓宽煤炭新的利用领域。

“十三五”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一方面,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三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将保持在6.5%以上。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家推动能源革命,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替代煤炭作用增强。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煤炭利用方式、利用领域不断拓展,煤炭将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十三五”煤炭需求将低速增长并保持较大的规模。

原标题:中国煤炭工业运行情况及“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解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市场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