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庆十三五规划:统筹全市电力结构调整 降低排放合理确定水火比、内外比(全文)

2016-03-23 12:0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按照“内畅外达、均衡高效”原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公共停车场和步行系统建设,提升交通换乘接驳能力。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按照“线随人走、人跟线走”的原则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并加快向城市发展新区延伸。建成“一环八线”城市轨道交通网,新增营运里程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15公里。加强“十三五”后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研究。大力推进市郊铁路建设,增强城市发展新区与主城区城市轨道的有机衔接,构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体系。建成渝合线、轨道延长线跳磴至江津段,新开工轨道延长线璧山至铜梁段、合川至大足线、南彭至茶园有轨电车,新增运营里程200公里。规划论证万州等城市轨道交通。

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主城区形成“六横七纵多联络”快速路网结构,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桥梁、隧道、市政道路,打通“断头路”、疏通“梗阻路”,加快次支道路建设,分流主要干道压力,提高路网容量和运行效率。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成“多层次、一体化、多元化”的公交体系,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覆盖率。改善地面交通间、轨道交通间、轨道与地面间公交换乘条件,加强交通换乘场站和换乘枢纽规划建设,实现公共交通出行“零换乘”。

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按照配建为主、公共为辅、占道停车为补充的原则,推进配建停车场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公共停车场,同步推进“P+R”换乘设施建设,新建专业公共停车场300个,新增泊位约15万个,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慢行系统。依托旅游景点、步行街区和公共绿地,打造集旅游、休闲、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步行系统,丰富居民出行方式。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障人群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保障。

提高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进程,建设科学高效的城市交通监控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及时发布路况、停车等动态交通信息,努力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专栏13 重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及市郊铁路。(1)续建并建成:轨道三号线北延伸段、轨道环线、轨道四号线一期、轨道五号线一期、轨道十号线一期、轨道延长线跳磴至江津段、轨道延长线尖顶坡至璧山段、市郊铁路主城至合川段。(2)新开工:轨道九号线一期、轨道九号线二期、轨道十号线二期、轨道六号线支线二期、轨道四号线二期、轨道延长线璧山至铜梁段、市郊铁路合川至铜梁至大足段、南彭至茶园有轨电车。

主城桥隧。(1)续建并建成:红岩村大桥、寸滩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白居寺大桥、曾家岩大桥、中梁山隧道扩容、歇马隧道、华岩隧道、龙洲湾隧道。(2)新开工:宝山大桥、水土大桥、大竹林大桥、郭家沱大桥、黄桷坪大桥、蔡家大桥、礼嘉大桥、铜罐驿大桥、黄桷沱大桥、石门大桥复线桥等;井口隧道、白市驿隧道、鹿角隧道、土主隧道、陶家隧道、燕尾山隧道、龙兴隧道、大学城复线隧道等;内环快速路高架线、主城区十字通道。

第三节 健全能源保障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统筹全市电力结构调整,提高能效,降低排放,合理确定水火比、内外比,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00万千瓦。推进长江、乌江、嘉陵江等干流和大溪河、大宁河、郁江等流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建设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序推动热电联产项目,提高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合理布局全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科学引导农林生物质能健康发展。稳步推进重庆核电和重庆炼油项目前期工作。优化煤炭产能,推动燃煤消费替代,实现市内减量开发,市外输煤输电并举,推动区域煤炭资源合作,构建近期以陕西、贵州、甘肃为主,远期以新疆为主的“3+1”煤炭输入格局,区域调入能力达到6000万吨/年以上。加快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利用,力争实现产量280亿立方米/年(其中页岩气产量200亿立方米/年)。加快LNG(液化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

完善高效安全的能源输配体系。构建与周边省市互联互通的能源战略通道,推动能源输入输出多元化、多极化,优化能源供给应急储备机制,实现开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合理布局外区送电通道,建设川渝第三输电通道、毕节电厂点对网输电线路,构建坚强的外区送受电骨干枢纽网架。构建大都市区“1+4”500千伏环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万州万县变电站、彭水张家坝500千伏输变电站为中心构建骨干网架。统筹建设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实施新建工业园区、新建城镇供能设施一体化规划,实现能源梯级互补利用。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系统,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完善天然气、页岩气集输管网与跨省市国家骨干天然气管道联接线,构建“四环二射”市域内输气主管网,确保市内消纳与余量外输通道高效畅通。推进渝湘、渝黔页岩气外输通道、中缅原油管道及LNG加气站点和流通网络建设。科学布局石油仓储设施,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和终端销售网络,优化市级成品油供给应急储备机制。

深化市场导向的能源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区分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培育配售电市场主体,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管道网运分离,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级天然气管道公司,完善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接入制度。研究筹建重庆天然气交易中心。加强电网、管道输配成本和价格监审,促进运营企业有序竞争。

专栏14 能源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电源项目。火电:建成奉节电厂、安稳电厂二期、重庆电厂环保迁建、南桐低热值煤发电、习水二郎电厂二期和贵州毕节电厂项目,建设永川港桥工业园等热电联产项目,开展华能江津电厂、万州电厂二期等项目论证工作。水电:建成浩口、罗洲坝等水电站,加快建设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展丰都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稳妥推进白马等电航枢纽工程。再生能源:建成万州蒲叶林、奉节金凤山、巫山红椿、巫溪猫儿背、武隆大梁子、石柱千野草场、酉阳龙头山风电场,开工彭水辽竹顶等一批风电场,建成涪陵―长寿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生物质发电项目。清洁高效能源:实施主城、涪陵、潼南等100个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启动浅层地源热泵等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核电:开展重庆核电前期论证,做好涪陵、丰都、忠县厂址保护。

管网项目。建设川渝第三输电通道和铜梁、金山、中梁山、忠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板桥、圣泉、巴南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按照国家要求推进川渝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新扩建220千伏变电站36座,有序推进城市配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建成江津―荣昌成品油管道、渝湘黔天然气管道重庆段、万州—云阳天然气管道、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天然气管道、自贡—隆昌—荣昌—永川—江津天然气管道、磨溪―高石梯等天然气管道。开展渝黔桂页岩气外输通道前期工作。

煤炭项目。实施矿井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矿井四化建设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全覆盖。

油气项目。续建磨溪气田、罗家寨常规天然气开发项目,建成涪陵页岩气二期,启动宣汉―巫溪、忠县—丰都、彭水、丁山核心区、荣昌—永川、渝西、酉阳、黔江、城口、秀山等页岩气田开发项目。继续推进昆明―重庆―成都原油管道前期工作。建设国家物资储备局四三五油库、航空煤油库。建成涪陵、潼南、忠县、丰都、铜梁LNG液化工厂。加快推进车(船)用LNG加气站建设,力争建成80个LNG加气站。推进潼南天然气脱硫厂项目前期工作。

第四节 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分区互联互通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解决部分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南川金佛山、巴南观景口等大中小型水库及引提水、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城市发展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施清淤、深挖、加坝扩容,推进塘、库升级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城市水厂与应急水源连通工程、城市水厂间主管网互通工程建设。实施城乡供水工程升级改造,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有序试点城市直饮水。加快推进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开展沿江区县(自治县)城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提高城乡防洪保安能力。

专栏15 水资源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大型水库。建设南川金佛山水库、巴南观景口水库、綦江藻渡水库等,开展云阳向阳水库、开县跳蹬水库前期研究论证。

中型水库。江津鹅公水库、云阳青杉水库、万盛板辽水库(二期)、綦江黄沙水库、秀山桐梓水库、涪陵黑塘水库、垫江龙滩水库、彭水凤升水库、丰都龙兴坝水库、武隆沙河水库、大足胜天湖水库、巫溪凤凰水库、荣昌高升桥水库等45 座。

小型水库。小一型水库55座,小二型水库45座。

其他水利工程。50个引提水及连通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调水工程、长江防洪工程二期等。

流域治理工程。嘉陵江、乌江、涪江、龙溪河、綦江河等14条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治理。

供水工程。新建寸滩水厂、苟溪桥水厂、万州杨柳水厂、江南水厂、道角水厂、白市驿水厂、观景口水厂、蔡家水厂、武隆白马山水厂、秀山第三水厂、石柱第二水厂,改扩建梁沱水厂、井口水厂、高家花园水厂、东渝水厂、丰收坝水厂、白洋滩水厂、大溪沟水厂、打枪坝水厂、水土水厂、牛头岩水厂、大学城水厂、武隆仙女山水厂。

第十二章 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根本,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建设一体化大都市区。按照组群整合、产城融合、精明增长的原则,以山水、田园、绿带等生态空间为图底,以长江、嘉陵江、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等主要交通廊道为发展轴带,统筹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大都市区,构建与直辖市体制、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超大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城市空间载体。加快大都市区交通一体化,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主骨架建设,加快建设铁路货运支线,完善工业园区集疏运体系。加快城市运行管理同城化,探索公交“一卡通”、统一通信资费标准、统一人口管理、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加快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全域布局,全链条式打造,以物流流向、交通线走向、流域关系等为主线,增强各组团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

建设渝东南城镇群和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分别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城,沿长江、乌江及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点轴状的城镇空间格局。发挥小城镇在城乡联接中的传承带动作用,推进小城镇与周边区县城统筹规划、功能配套,有效分担区县城功能,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一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开发潜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强的中心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