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庆十三五规划:统筹全市电力结构调整 降低排放合理确定水火比、内外比(全文)

2016-03-23 12:0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实施服务贸易五大专项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群。

跨境电子商务。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在线通关、检验检疫、仓储物流、结付汇、出口退税等全业务流程的协同发展。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高新区和电商产业园区等,创建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管理政策,探索放开电子商务外资准入限制,引进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鼓励线上线下结合、境内境外结合等业态创新。

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依托保税区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完善铁路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加快保税展示中心二期建设,重点发展进口汽车、节能环保、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拓展保税商品延展平台,大力引进欧洲知名品牌入驻,丰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种类,引进区域分拨分销中心、区域结算中心、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国际转口贸易和企业运营总部,开展贸易、物流和加工业务,增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积极拓展选择性征税、融资租赁、金融租赁、贸易多元化试点、离岸贸易、保税展销、集散分拨、进境维修、委内加工及检测等业务,打造辐射内陆地区的保税贸易中心。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渝北仙桃大数据谷、重庆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巴南云计算产业园等为重点,以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集聚示范区为支撑,形成“多轮驱动、特色支撑”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以数据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国际服务器租赁商和从事数据存储、处理、开发、应用服务的大数据企业,拓展大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条,形成服务全球的云计算全产业链。

跨境结算。统筹推进离岸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三方支付结算、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金融机构国际业务资金集中运营结算,创新跨境资金运用方式,拓宽境外资金来源渠道,建设跨境金融结算高地。创新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专业服务发展方式,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探索租赁资产、应收账款等证券化业务试点。扶持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从事国际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通关、融资、退税、国际结算等服务。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推行便利高效的金融结算,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

服务外包。加快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优化服务外包结构,推进服务外包业务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在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推动离岸、在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推动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延伸信息服务产业链,支持外资从事信息技术、财务结算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推动服务外包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第七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保障全市基本口粮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木本油料、伏淡季水果、蚕桑、烟叶等特色产业。推动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后期研发一体化发展,构建特色效益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拓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推进丰都县、石柱县澳洲肉牛进口,完善肉牛养殖、屠宰、分销产业链。

专栏9 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重点

榨菜产业链。新发展榨菜100万亩,拓展“鲜销、加工”两条渠道,不断提升榨菜产业的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开拓青菜头北方市场,年鲜销100万吨以上。到2020年,榨菜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350万吨,建成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

柑橘产业链。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改造老果园100万亩,新建标准化柑橘果园50万亩,打造“晚熟”“橙汁”两大品牌,建设万州、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渝北、长寿、涪陵、江津等十大柑橘产业基地,建设梁平、垫江、长寿、丰都四大名柚基地,建设潼南等柠檬基地。到2020年,全市柑橘基地面积达到33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150万亩以上,橙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总产量达到330万吨,建成中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和橙汁加工基地。

草食牲畜产业链。以优质肉牛、肉羊、肉兔、长毛兔为主,肉牛构建“进口育牛”“种草养牛”两种模式,山羊采用放牧、“放牧+舍饲”、舍饲等生产方式,肉兔及长毛兔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打造“中国肉牛之都”“中国南方羊都”。到2020年,出栏肉牛120万头、肉羊350万只、肉兔5000万只。

生态渔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各类江、河资源,挖掘“库、塘、田”潜力,盘活池塘、大水面、山地和城郊等四大生态渔业水域,推广大水面增殖放流、三峡库湾水域牧场、池塘环保健康养殖、鱼菜共生立体种养、稻鱼同田稳粮增收、名优冷水鱼流水养殖、特色土著鱼保种开发和观赏休闲鱼产业化模式等八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巩固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成果,稳定有机鱼产量。到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0万吨。

中药材产业链。充分利用秦巴、武陵山区资源优势,发展黄连、金银花、党参、黄精、南苍术、薯芋、杜仲、西洋参、玄参、云木香、青蒿、丹皮、银杏等优质中药材。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0万亩,建立起100万亩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优质药材基地。

茶叶产业链。围绕强化“整合提升、做强品牌”两个重点,突出特早茶优势,开发有机茶产品,丰富茶产品类型,规模化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和老茶园改造。到2020年,新建标准化茶园60万亩,改造老茶园40万亩,全市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

调味品产业链。重点抓好辣椒、花椒两大产业,协调抓好生姜、葱蒜等调味品原料产业。到2020年,花椒达到120万亩,辣椒达到90万亩。

木本油料产业链。在木本油料适宜发展的25个区县(自治县),围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和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树种,统筹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到2020年,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年产优质木本食用油2.5万吨左右。

第二节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建设。探索适合丘陵山区的适度规模经营,采取流转、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鼓励农户发展联耕、联种、联收等联户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探索“大集群、小单元”等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等产销对接。实施“粮安工程”,加强粮食战略储备,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63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和以山坪塘整治为重点的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治理病险水利设施,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科研育种基地资源整合,加强良种培育、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山区农业装备等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病虫害防治及动物疫病防控等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

专栏10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推进潼南、南川、荣昌、忠县、江津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荣昌为核心区,黔江、涪陵、长寿、合川等为先行区,巩固提升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渝北、忠县、璧山、潼南、丰都、永川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长寿、江津、铜梁等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争创万州、石柱等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万州、黔江、梁平、垫江、忠县、丰都、酉阳、武隆、石柱、开县、云阳等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第八章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第一节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构建高效、规范的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管理体制机制。稳妥、规范、有序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动国企改制上市。加快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建立国有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国有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节 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面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决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坚决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制定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完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体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

第三节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健全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大力营造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氛围。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限制政府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围绕市场准入、监管、信用、税收、价格等关键环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风险预控、预警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促进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第九章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第一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对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两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高级专家培养、选拔和推荐力度,培育壮大国家级专家队伍。深入开展市级专家培养选拔,深化实施重庆“百人计划”“特支计划”“两江学者”等人才项目,构建结构合理、梯级递进的专家培养选拔体系。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人才发展”等人才计划和“互联网+人才聚集”等人才专项,培养聚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引才引智环境,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渝创业就业,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世界一流的高层次专家。鼓励和引导外出人才回流,完善返乡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培育一大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节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改革人才发展体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引进、培养、评价和流动等机制,强化人才支持政策,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创新技术、技能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形式,探索人才期权股权激励方式。完善人才法治保障,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科学、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体制。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优化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氛围。

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