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辽宁十三五规划:深化火电重点行业综合治理 研发5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全文)

2016-03-24 12:1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辽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汽车及零部件。做强做大行业自主品牌,在巩固A级车市场基础上,力争在中级车领域有所突破。支持沈阳、大连、丹东、铁岭和朝阳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鼓励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加强合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以船用柴油机、推进器、曲轴等传统优势配套产品为依托,加强节能、环保船型的核心配套产品研发制造,提高船舶配套水平。加快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三用工作船等海工产品发展。重点突破深远海油气勘探装备、钻井装备、海洋工程船舶等设计制造技术。加快推进大连、盘锦、葫芦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及渤船集团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

航空航天装备。积极推进干支线飞机、大型发动机国内国际合作,大力发展通用飞机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和航空零部件制造,促进军用、民用飞机融合发展。推进沈阳波音公司完成中心、庞巴迪Q400飞机总装等重大项目,打造国内先进航空装备研制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超载柴油机车、特种货车、地铁车辆、城轨车辆,加快发展机车信号设备、轨道电路接收设备、雷电防护设备等产品。

重大成套装备。进一步提高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冶金装备成套化水平。鼓励发展新能源装备,完善核岛关键装备产业链,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研发与制造,提高大型煤化工装备成套能力。

3D打印装备。加快3D打印设备研制及开发应用,提升关键核心部件自主配套能力,重点加快超大幅面激光打印装备、三维测量、快速成型制造、快速模具、快速铸造等核心技术的研发。

第二节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主动减量、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深度,向高加工度、延伸产业链方向发展。

石化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园区集聚绿色安全高效,改造提升辽阳芳烃等比较优势,将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盘锦辽东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调整炼化结构,推进炼化一体化,稳步提升烯烃、芳烃基础化工原料和三大合成材料供给能力,增强对二甲苯等有机化工原料、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己内酰胺等合成纤维单体、顺丁橡胶等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推进技术创新,提高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精细化率达到53%。

冶金工业。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以及高端钢材产品,推进本钢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大型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强高导新型钢带合金材料,高性能镁、钛加工材料以及钼、钒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建设辽阳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建材工业。推广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线建设。发展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无铬耐火材料、玄武岩纤维,积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

第三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研发及服务、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IC装备、下一代互联网、数字视听、下一代通信网络与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

生物医学产业。重点发展彩色超声诊断、磁共振成像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开发图像采集处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推进血管支架、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产品的产业化。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全降解农用薄膜、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开发与应用。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水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特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技术装备与环保材料、药剂,推广激光修复再制造技术。

新能源产业。鼓励开发并网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产品,重点支持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产品产业化,推进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支持油页岩开发综合利用技术。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特种合成橡胶、氟材料、膜材料,加快发展冶金新材料,推进高端模具钢、高性能轴承钢等关键基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推进玄武岩深加工产业。

新能源汽车。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

专栏7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名录

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产业链:重点开发面向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以及面向汽车、电子、光伏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国内最大的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基地。

核电装备产业链:重点围绕三代核主泵的开发与制造,面向全产业链,开展整机集成、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研发,建成核装备制造基地。

工业机器人与专业机器人产业链:支持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拉长机器人产业链,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基地。

IC装备产业链:重点依托辽宁省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设备、部件制造能力,推进光伏、LED、平板显示等相关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重点研发物联网通信设备,完善超算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在智能制造、医疗保健、公共交通、金融服务、环保节能和媒体互动等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建设数字产业基地。

激光科技产业链:重点支持激光通信、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和光机电一体化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打造激光产业集群。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重点支持研发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350英尺以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及核心配套设备和材料。

风电装备产业链: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发储能系统、控制及信息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集成技术攻关。

生物医药产业链:开展高端诊疗装备、重大创新药物、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等创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形成本溪、沈阳、大连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链:开发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金属尾矿与生活垃圾资源化、特色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动工业节能、水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产品开发、示范与推广。

第四节 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

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推进企业重组,增强品牌创建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农产品加工业。盘活现有产能,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营养搭配合理的新型产品,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精细化、绿色化。

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尼龙56纤维等高性能新型纤维和粘胶、丙纶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积极发展高档复合非织造布材料、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等新型材料,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加工业。

包装材料及其制品。重点开发高阻隔性、多功能性软塑材料,推进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积极发展环保型纸及纸制品,组建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烟草酒类和日用化工业。大力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烟草、酒类和日用化工,培育地产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发挥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作用,增强配套能力,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为中小微企业紧密配套的高效分工协调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沈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31个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沈阳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等15个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创新、提质发展,依托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科技成果和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的专业产业园区。加快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东软医疗产业园建设,推进锦州国测石墨科技产业园、葫芦岛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建设,推进央企与辽宁共建产业园区。鼓励“军转民”,支持“民参军”,促进军民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沈阳、大连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原标题: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辽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