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辽宁十三五规划:深化火电重点行业综合治理 研发5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全文)

2016-03-24 12:1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辽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8 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1)沈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2)沈阳高端装备产业集群;(3)沈阳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4)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5)法库陶瓷产业集群;(6)大连高端装备产业集群;(7)大连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8)大连软件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9)大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10)大连海工及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11)鞍山激光电子及自动化装备产业集群;(12)鞍山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13)海城灯塔纺织服装及皮革皮草产业集群;(14)大石桥海城镁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15)抚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16)抚顺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17)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8)丹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19)锦州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集群;(20)锦州钛及特种金属产业集群;(21)营口汽车保修装备产业集群;(22)阜新液压产业集群;(23)辽阳芳烃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4)辽阳工业铝材深加工产业集群;(25)辽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6)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27)昌图换热设备产业集群;(28)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集群;(29)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30)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产业集群;(31)兴城泳装产业集群。

第七章 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服务业大发展

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以工业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金融产业。支持沈阳、大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深化产业金融试点。改善大众创业融资环境,健全完善多样化、专业化、综合性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到2020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

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推进城乡物流通道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发展冷链、供应链一体化、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加快发展产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建立完善适应物流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技术服务业。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推进沈阳、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沈阳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群,将大连打造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科技服务业。搭建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强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整合省内科技服务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电子商务。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推进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沈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把辽宁打造成为东北电子商务中心。

商务咨询服务业。推进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提高本土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总部型企业落户。

会展业。完善会展场馆设施,支持会展企业开展跨行业合作,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品牌展会,将沈阳、大连建成东北亚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

第二节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旅游业。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旅游新兴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激发旅游经济发展活力。加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扩大旅游投资规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品牌,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发展避暑养生、冰雪温泉、购物旅游等特色产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全面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

体育产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传媒、体育影视等体育衍生品新型业态发展。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

养老家政服务业。加强养老院、敬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老年教育、老年医疗保健和康复、文体娱乐等老年服务发展。创新家庭服务模式,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家庭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推动医养结合。积极推进沈阳、辽阳市等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商贸服务业。推进城市大型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引导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商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大众化餐饮、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支持老字号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内外贸结合发展。健全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

房地产业。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养生养老、旅游等多元化地产,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县城房地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调控商品住房供应总量和节奏,及时调整完善购房政策措施,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专栏9 重点旅游项目

引擎项目(10个):鸭绿江精品旅游带(丹东)、东戴河海滨旅游度假带(葫芦岛)、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盛京皇城项目(沈阳)、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盘锦)、长山群岛国际避暑旅游度假区(大连)、辽宁滨海国家自驾旅游示范线(省域)、辽宁海上邮轮旅游线(省域)、大医巫闾山景区(锦州)、沈抚国家级主题游乐度假区(沈阳、抚顺)。

重点项目(60个):低空旅游网络建设项目(省域)、自驾车房车营地体系建设项目(省域)、全景东北旅游购物网络项目(省域)、辽宁明长城遗址旅游带(省域)、十条特色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东北旅游产业园(沈阳)、浑河生态休闲度假带(沈阳)、沈北城郊休闲游憩带(沈阳)、铁西工业旅游示范区(沈阳)、法库辽代风情小镇文化旅游区(沈阳)、法库巴尔虎山旅游度假区(沈阳)、东港钻石港湾(大连)、香洲田园城(大连)、大连西城生态旅游度假区(大连)、旅顺口历史文化旅游区(大连)、中韩国际免税购物城(大连)、千山-玉佛苑风景区(鞍山)、鞍钢工业旅游区(鞍山)、汤岗子温泉城(鞍山)、岫岩玉石风情小镇(鞍山)、沈抚主题公园集群(抚顺)、红河谷漂流生态运动旅游区(抚顺)、新宾大清启运文化景区(抚顺)、五女山-桓龙湖景区(本溪)、本溪水洞旅游景区(本溪)、关门山—关门湖—汤沟旅游区(本溪)、中朝跨境旅游合作试验区(丹东)、宽甸全域旅游示范区(丹东)、凤凰山旅游景区(丹东)、大孤山—北黄海温泉—大鹿岛旅游区(丹东)、锦州海滨休闲度假带(锦州)、锦州辽沈战役主题文化旅游区(锦州)、九华山休闲度假区(锦州)、鲅鱼圈西部海滨旅游带(营口)、熊岳温泉度假小镇(营口)、双台温泉度假小镇(营口)、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营口)、赤山旅游景区(营口)、白沙湾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营口)、瑞应寺禅修温泉旅游度假区(阜新)、大清湖沙漠冷泉旅游区(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公园(阜新)、十家子玛瑙风情小镇(阜新)、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阜新)、弓长岭温泉旅游小镇(辽阳)、佟二堡皮草风情小镇(辽阳)、首山农业嘉年华(辽阳)、辽河口苇海湿地休闲度假区(盘锦)、盘锦冬季国际稻草艺术区(盘锦)、莲花湿地休闲度假区(铁岭)、蒸汽机车博物馆(铁岭)、莲花湖灯会(铁岭)、朝阳凤凰山景区(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喀左全域旅游示范区(朝阳)、大黑山旅游景区(朝阳)、宁远古城旅游区(葫芦岛)、九门口-永安长城旅游区(葫芦岛)、觉华岛旅游度假区(葫芦岛)、龙潭大峡谷景区(葫芦岛)。

第三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保障机制

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高效灵活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对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向内资开放。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引导民资、外资参与国有服务企业重组改造,提高服务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快“三供一业”、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投资、建设和经营。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向服务业集聚。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稳妥扩大信贷消费,优化消费支付环境。支持职业和岗位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进程,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八章 完善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服务提升的要求,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安全、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构建现代交通综合网

统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加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型综合运输枢纽布局,强化城市间快速高效连接,优化运输服务管理,推进低碳绿色交通,初步形成运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生态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京沈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实现省辖市高速铁路全覆盖;实施区域内

铁路通道扩能改造,推进连接中蒙俄的跨区域铁路通道建设。加强以京哈高速公路扩容为重点的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国省干线普通公路低标准路段、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升级改造,畅通城市进出口道路,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加快改善村内道路。优化农村客运站布局。完善通用航空机场布点。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因市制宜抓好城市轨道交通、BRT项目,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强化沈阳、大连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营口、丹东、锦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重点完善以高铁车站、港口、机场为依托的客货综合运输枢纽设施和功能,强化公(道)路铁路、港口铁路、城轨机场间有效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疏港铁路建设,优化煤油矿箱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推进港口由传统装卸型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

运输服务管理。大力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推进公众出行、区域物流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智能交通管理,加强联网购票、联程联运以及智能交通APP等“互联网+”在运输服务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推进交通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城乡间、不同方式间、通道交通与末端交通间一体化服务水平。广泛应用高效节能环保设施设备,扩大甩挂、驮背等多式联运运输占比,促进交通运输与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加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和覆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感知网络,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原标题: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辽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