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十三五规划:优化发展清洁煤电 加快推进大唐东营、华能莱芜等高效煤电项目建设(全文)

2016-04-07 13: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围绕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今后五年我省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达到 1.5 万美元。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进展。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就业比较充分,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平安山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深入推进,向上向善、友好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两区一圈一带”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不断扩大,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贸易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投资管理体制、涉外政策法规和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备, 实现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政府履行职责约束性任务目标,水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城乡环境优美宜居,展现绿色、生态、美丽山东新形象。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省域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到 2020 年,把山东建设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省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表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说明:①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速按 2015 年可比价。②[]内为 5年累计数。③非化石能源不包括未纳入统计的非商品能源、省外来电中非煤电量。

第二篇 创新引领 激发增长潜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创新贯穿各领域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五章 积极拓展创新领域

着力加强制度管理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意活动蓬勃开展、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新局面。推进制度管理创新。顺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发展趋势,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创新的宏观引导,强化重大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标准、体制改革等职责,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健全普惠的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创新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科技和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更好结合。完善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强化财税政策对创新的支持,建立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新模式。加强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和中介机构品牌建设,加快建设全省技术交易市场,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

促进生产方式创新。以高新技术、高端装备、高级人才、高水平服务等创新要素集聚为重点,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促进创新链和需求链有效衔接。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路径,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蓝色经济、民生建设新空间,实现深度融合、跨界融合。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顺应全球化、互联网和新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推动经营模式向新颖丰富、灵活互动转变,实现制造与服务、科技与市场、产业与金融、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倡导市场主体重点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营销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加速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支持各类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发展,促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技术、设备等科技资源入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参股投资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全社会创新自信,弘扬勇于冒险、敢于拔尖、求真务实、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激发齐鲁人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进一步活跃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正确引导,宣传改革经验,倡导创新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褒奖成功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